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宝宝憋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宝宝为何总出现憋尿行为

人气:326 ℃/2025-04-08 20:53:40

文丨C妈学堂(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收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阶段,而他们在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但是有的家长,却会因为自家孩子比较滞后的行为感到焦虑,例如本该孩子学会控制排尿的年龄,却始终学不会,甚至存在憋尿的行为。

这就让一些家长感到非常无奈以及困惑,不知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个话题在妈妈群里,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朋友小丽前段时间,还在为这个问题感到困扰,明明她家宝宝已经憋尿憋的不行了,但就是不愿意去上厕所。

即使问孩子是否想要尿尿,孩子也表示没有尿意,但是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自己尿在了裤子里。这让小丽感到非常疑惑,孩子好好的,怎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呢?

除小丽外,其他妈妈也说出了自己孩子和憋尿有关的一系列行为,就好像所有在这个阶段的宝宝,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要知道膀胱如果储存了近200毫升的尿液时,大脑就会产生想要尿尿的想法,当这个数值翻倍后,正常人会有非常强烈的想要上厕所的想法。

但孩子如果在这个阶段,仍然处于憋尿的状态,那么在膀胱装满后,膀胱就会自动将尿液排出。

所以,很多妈妈感到非常困惑,本该学会自主排尿的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憋尿的行为呢?

01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憋尿的行为?

其实宝宝出现憋尿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原因和孩子天性有关,有的则和家长教育有关。所以家长们想要对孩子这一行为进行纠正的话,是需要找到真正原因的。

1)孩子排泄行为没有得到正确训练

很多家长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自主排泄进行培养,甚至会希望孩子头天拿掉纸尿裤,第二天就不再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所以,他们会在孩子还没有尿意的时候,就催促孩子上厕所,以避免孩子尿裤子。

但家长却忽视了自己的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非常紧张的情绪,甚至会让孩子认为,上厕所是一件受到家长督促的事情,那么孩子也会产生比较抵触的心理。

这就使得孩子面对家长询问时,宁愿憋着,也不愿意表示自己有尿意,所以家长们不妨可以看一看,自己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2)家长理解错了孩子的信号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比较好动的,想让他们安静坐三分钟,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小朋友的日常,就是各种乱跑,还有上窜下跳,但这就给家长传达了错误的信号。

可能有的宝宝已经出现了尿意,但家长却误以为孩子是在玩耍,所以会有各种跑动的行为。那么长久以此的话,就会使孩子内心产生错误的认知。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在有了尿意的时候,主动告诉家长,让其帮助自己去厕所排尿,而是直接尿在裤子上就可以了。

3)孩子在陌生环境出现不适应

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并不存在尿裤子的情况。但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却总是能听到幼儿园老师告诉家长,自家孩子又尿裤子了,这就让一些家长感到非常困惑。

邻居小刚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已经大半年了,但总是能听到老师说孩子尿裤子的问题。

这让小刚感到非常疑问,明明孩子在家里好好的,怎么一到幼儿园,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在《儿童的行为密码》里面提到过,孩子初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往往会产生比较紧张的情绪,甚至不知道该将自己放置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所以,孩子在初上幼儿园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尿尿这个行为,往往会感到紧张。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而且也对新环境的厕所,感到非常陌生。因此就存在着,孩子宁愿尿在裤子里,也不愿张口说自己想要尿尿的行为。

02宝宝的憋尿行为会带来哪些问题?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出现憋尿行为的一些原因后,但是对于孩子的这一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不是特别清楚。

可能很多家长只是单纯的认为,孩子经常憋尿,只会对他们如厕习惯的养成产生障碍,但事实上,这一行为还会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

①会给孩子身体带来负担

孩子在出生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并没有完全搭建好,而且尿液如果长期储存在膀胱内的话,会对肾脏造成一定损伤。

因为尿液中的物质,会再次被肾脏给吸收,这就使得原本已经休息的肾脏,因为孩子憋尿,出现反复工作的情况。久而久之,这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负担。

②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憋尿行为带来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会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

例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看书或者玩游戏,但是在尿意来袭后,孩子因为要努力的憋尿,所以难以继续集中注意力,去做刚刚手头上的事情。

久而久之,孩子就极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个习惯如果长久保持的话,将会给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困扰。

③孩子容易出现认知障碍

憋尿行为一旦养成的话,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一定障碍,会让孩子误以为排泄行为,可以不用去厕所进行,只需要延续之前使用纸尿裤的习惯就可以了。

甚至有的孩子在尿意非常强烈时,也会认为这种感觉是比较正常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时,应该去进行排尿。

认知障碍一旦养成的话,不仅会对孩子的排尿行为造成影响,也会给孩子的膀胱还有肠胃系统,都带来非常大的伤害,而且是不可逆的。

03家长如何对宝宝憋尿的行为进行纠正?

当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出现憋尿行为后,对于这种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孩子的憋尿进行纠正。

1.家长尽量让孩子放松心情

因为宝宝出现憋尿行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的催促以及责骂,导致孩子产生了心理负担,所以会有这种不好的行为。

所以孩子在刚刚离开尿不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排泄行为时,尽量不要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进行责骂,而是应以讲道理为主。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按时排尿的好处有哪些,这样会使孩子降低心理的恐惧感,从而使孩子主动拒绝憋尿。

2.家长及时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因为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后,有可能会因为内心紧张的情绪,以及其他一些缘故,导致他们出现憋尿的行为。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育儿百科》中也曾经提到过,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熟悉的行为,唤起孩子内心的熟悉感。

所以当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让孩子放下对于在外尿尿的恐惧感。

家长可以在平日生活中,让孩子养成一系列和尿尿有关的行为暗示。那么在孩子每次尿尿前,让其重复这些行为动作,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不由自主的产生熟悉感。通过这种心理暗示,可以很好的打消,孩子在外尿尿的恐惧情绪。

3.家长可以通过执行计划进行引导

大多数孩子出现憋尿的行为,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有了尿意的时候,需要去厕所尿尿。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时间计划,对孩子排尿行为进行引导。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年龄,对孩子上厕所的间隔以及频率,进行相应的测算,这样到了规定的时间,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进行排泄。

可能很多孩子在一开始,并不知道家长的用意是什么。但如果养成了习惯,孩子不仅能养成按时排泄的行为,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在有尿意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的一系列行为以及表现,人为的对这个时间表进行调节,但也要将孩子的行为表现,与他们日常活动进行区分。

孩子的憋尿行为,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时候憋尿不要紧,也不要有“等他们长大就好了”的想法。

要知道很多行为习惯,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进行纠正的话,那么等长大后,孩子会错误的将这些行为习惯认为是正常的。

而且憋尿这个行为,对孩子身体也不是特别有利,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不要等孩子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那个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搜索更多有关“宝宝憋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宝宝为何总出现憋尿行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