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走狗的本意:小议,走狗

人气:348 ℃/2025-01-10 16:34:04

“走狗”一词,在先秦时期是一个中性词,一指猎犬。《战国策·齐策四》:“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也指替人效力者,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文艺史上,“走狗”一词,还曾用来比喻甘愿做他人的门生。郑板桥曾给自己刻过一枚“徐青藤门下走狗”的图章,这个提法既意味着对前辈的尊敬和推崇,也有自谦的用意。袁枚《随园诗话》卷六:“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齐白石老人为先人之才智、气节所折服,深觉能做诸人门下之“走狗”,不胜荣幸。他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白石老人不仅想做徐渭的“走狗”,还有吴昌硕和朱耷两位大家,他要轮值于三家门下,真够辛苦的。

到了宋元时期,由于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走狗”一词发展演变成为一个贬义词,指受主人豢养的爪牙、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南宋宁宗时,宰相韩侂胄在都城临安吴山修建了一座别墅,取名“南园”。一日,韩宰相游其间,感到美中不足:“南园”状尽田园景色,惜缺犬鸣。结果,不大工夫,园内竟传出“汪汪汪”的“优美动听”之狗叫声,原来是一个姓赵的临安知府在学狗叫。韩宰相闻之大乐,“遂亲爱之”,立刻破格提拔赵知府为工部侍郎,时人讥讽他为“狗叫侍郎”。

清人袁枚善于结交显贵,他在《随园诗话》中以大量笔墨来吹捧高官毕沅母亲的诗作,郑板桥以此骂袁枚为“斯文走狗”。不过,细想起来,不到四十岁袁枚就辞官归隐,为了生存,借权贵们附庸风雅的本性,弄几个银子花花,也算不上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用汪曾祺的话说,袁枚顶多算个帮闲文人而已。

记得小时候看抗日题材的电影,一见汉奸特务日本翻译,统统称之为“走狗”。还有一种伪军,叼着烟、抱着枪、歪斜着身子,右额上贴着小块膏药,我们称其为“狗腿子”。

“走狗”发展到现在,并未绝迹。时有媒体报道,有的党员干部守不住清正廉洁的防线,沦落为开发商的“走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无原则无底线,明知是弄虚作假,却毫不脸红地在公共场合信口雌黄,一切以主人的意志为转移,扮演着“走狗”的角色。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搜索更多有关“走狗的本意:小议,走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