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难,幼教博士,自律
文:周育如(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博士,现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Photo by swambo @ flickr)
什么是“自律”?广义来说,不管是言行举止、思维、情感,你能够有所了解,而且透过一个合宜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然后表现出来,这都可以是自律的范围。因为自律牵涉到自我觉察和自我要求,所以基本上它是个很高层次、涉及非常多面向的事情。
常听到父母们说“成绩分数还是其次,我最重视孩子要自律,要有责任感。”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其实心中隐含着一个假设,孩子要“自然而然”的展现出“父母认为”应该要做到的事情才叫做自律。但这个假设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第一,孩子的自我掌控与自省能力,牵涉到大脑额叶的成熟。虽然四岁之后额叶快速发展,可是得一直到二十岁左右,整个髓鞘化才完成。在这之前,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会有很多疏漏。很多父母期望孩子做的事情,并不是孩子随着发展自然会展现的本能行为,除非父母刻意的要求并在过程中给予合宜的教导,否则“自动自发”这件事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个问题在于,父母会有一些自己不察觉的、或是没有说出口的期望跟标准,可是孩子并不知道。比如妈妈爱好整洁,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孩子可能以为把布偶放床上,睡觉时可以抱着就算整理好,可是妈妈觉得要放在柜子上,而且要依照高矮顺序排列才叫整理。问题是,妈妈心中预设的标准孩子并不清楚,当中的落差就引发了问题或冲突,但这并不是孩子不自律或不愿负责任所致。
自律是一个长期的、认知和行为逐步建构的过程,是父母用心教出来的,重点是历程中父母的引导,以及孩子接受到的讯息,而不是直接跳到最终的好行为。在未经明确教导和练习的情况下,期待孩子自然而然去做并达到父母的期待,这完全不切实际。带着孩子迈向自律,父母首先要厘清问题、说明标准、带着做,最后帮助孩子内化。
第一步:厘清问题
父母第一个会问:“我该怎么做?”其实,先了解“为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当孩子没有做出符合成人期待的行为时,父母可以从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发展去厘清原因。例如,孩子在客人来时大吼大叫,相当“没礼貌”。很多妈妈就会等客人走了,把他告诫一顿,下次却又旧事重演。父母要分辨一下孩子“人来疯”的原因。
或许他本来就是个过动或情绪障碍的孩子,客人来时造成了一个压力情境,导致他情绪失控,这时就要去矫正或治疗,而不是打一顿或讲道理可以解决的。也或许孩子是独生子,今天客人来的时候带了几个小朋友,他就表现出非常激动的样子,此时父母就要察觉,孩子需要的是足够的玩伴经验。如果孩子只是纯粹兴奋,那么下次客人来之前,就先让他知道,并清楚告诉他父母的期待,约定奖惩。
(Photo by swambo @ flickr)
第二步:说明标准,带着做
孩子本身状况的调整以外,父母平时面对孩子行为的处理和回应,相当程度的影响孩子今天的行为。举例来说,当孩子把他的玩具放床上,如果妈妈的反应是:“你都没有收拾玩具!你都不负责任!”这样孩子只会意识到:“妈妈不喜欢我在床上放东西。”或“我一定要把玩具放在妈妈喜欢的位置,否则妈妈会发怒。”这时孩子只体会到“妈妈的凶”,然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点羞耻感。
如果妈妈第一个反应是:“你为什么把玩具放床上?”、“因为我很喜欢,我想跟它们睡觉。”、“对啊,很好,可是你要躺在床上睡觉才会舒服,它们也要回到它们自己的床上睡觉才会舒服。娃娃的床在哪里?机器人的床在哪里?车车的床在哪里?”然后带孩子一一去放。如果妈妈是这样引导,下次孩子睡觉前就会收,此时妈妈期待的负责任或自律就会出现。
父母将规则说清楚后,如果面对的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还要带着他一遍又一遍的做,然后看他做,一直到确定放手他也可以做到。
临门一脚:在人格上贴标签
接下来还要再撑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当孩子主动去做时,要给予奖励,口头的或实际的都可以。奖励一开始要非常实时,当这个行为慢慢成为习惯之后,为了让它有延续的效果,还需要给予不定期的、间歇的奖励。
然后很重要的,父母要把这个行为转为孩子的自我概念,这样教导的工作才完成。例如,引导了一阵子之后,孩子已经可以自动收拾房间了,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你觉得他很棒,或是在客人、爷爷奶奶来时,说:“这个孩子很棒,房间都自己收,你们去看,我们家的模范房间就是他的房间。我觉得这个孩子有很好的品行,很爱整洁,很负责任。”
一开始只是一个行为的建立,但这个时候父母已经在孩子的人格上贴标签:他是个爱整洁、负责任、会把自己事情做好的人。一开始孩子只是在建立行为,慢慢的就变成“我是一个爱整洁、负责任、会把东西整理好的人。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要自动表现出这样子的行为。”虽然这是父母辛苦努力的过程,但是把功劳归给孩子,这个好行为才会根深蒂固的成为孩子的一部分。
或许父母该做的都做了,期望的行为却没有立刻出来,非常挫折。但这个期盼真的没有进入孩子的心里吗?其实可能有,只是他年龄不到,或领悟不到,或他反刍消化到能够展现行为需要一些时间。或许过了一、两年,或是到了一个节点,父母会发现,孩子突然就变成了当年一直很希望他变成的人。也许那个时间点不在你期待的时间里,但我觉得被用心爱过、被管教过的孩子,不会糟到哪里去。当父母不要失去盼望。(采访整理:李宜蓁、张则凡)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推荐
- 1莴笋跟贡菜的区别在哪里:贡菜和莴笋是同一种植物吗136
- 2深海巨鱼是真实存在的吗?有的太平洋岩鱼为何能活200多岁432
- 3猫粮推荐排行榜便宜的猫粮 专业评测严选7大最佳猫粮品牌226
- 4龟的饲养方法及技巧,饲养龟的几大误区看后受益342
- 5母子三人隐居深山多年:13岁孤儿蜗居,狗窝375
- 6养鸡十几年你是否真的会诊断鸡病:鸡得了传染性喉气管炎别着急493
- 7布偶猫忍痛的七个表现你发现了吗?布偶猫入手前须知这几个缺点必须忍受374
- 8最明显的养猫好处让我们不再孤独:赖床到梦想也叫不醒时135
- 9晚上睡觉嘴发干发苦怎么解决?为什么晚上睡觉嘴巴总是发干272
- 10这才是真正的招财猫,当猫咪遇到了招财猫果然技多不压身167
宠物
- 130几岁女人该穿什么样的外套?40,50岁女人买外套为什么建议你447
- 2小金毛可以治愈所有的不开心 是一只小金毛治愈不了的327
- 3小学1-6年级常用成语大全及解释 小学语文1-6年级成语大全238
- 4动物不想养了可以安乐死吗?动物的归宿与安乐死272
- 5金毛犬训练的10个方法技巧视频,金毛犬好训练吗要怎么训练210
- 6狗狗应该吃哪些食物呢?狗狗的饮食你知道多少272
- 7说说养无毛猫的真实感受:别再劝我养,无毛猫了122
- 8沐浴露洗澡好还是香皂洗澡好:洗澡多长时间好香皂好还是沐浴露好197
- 9牧草种子种植方法:牧草种植的品种选择有哪些252
- 10喜剧大赛第二季哪几个节目好看,第二季喜剧大赛收官他输了也赢麻了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