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明明是绿色为什么叫蓝藻?蓝藻水华,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水华又称藻华,是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水华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即蓝细菌)、绿藻、硅藻等,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
一、蓝藻爆发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温度在20℃以上、水体pH值偏高、光照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迅速繁殖形成水华。
2.池塘管理不当①养殖密度大,饲料投喂量大,残饵、粪便中的N含量高,导致氮磷比失衡。②施肥不当,高温季节施用大量粪肥或施用的化肥中氮含量过高。③引入的外来水含有大量蓝藻藻种。
3.池塘富营养化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升高,增加了水中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4.蓝藻本身的生理特点蓝藻具有伪空泡,可借助伪空泡调节自身浮力,蓝藻的浮力调节可以使其停留在水体透光层中的任何位置。
二、蓝藻水华的危害
1.水体产生异味微囊藻、束丝藻属和腔球藻属等藻类会散发出类似腐烂物的臭味。尤其在夏秋季等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大量藻类死亡后腐烂分解,从而散发出更加浓烈的腥臭味。
2.降低水体透明度水产养殖池塘水体发生蓝藻水华时,蓝藻等优势种大量生长。大量藻类悬浮在水体表面,导致水质浑浊,透明度降低,对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3.消耗水体溶解氧当养殖水体发生蓝藻水华的时候,表层的藻类光照充足,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在水体深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光照减少,水体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溶解氧的来源也就随之减少,其次,藻类死亡后不断在水底沉积,分解时也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底层水体溶解氧进一步降低,使得需氧生物难以生存。而这种高度缺氧状态 ,进一步刺激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形成富营养化水体,从而导致富营养化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4.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大多数水华蓝藻都可以产生毒素,水产养殖池溏中最常见毒素为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是由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等水华蓝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素,当藻细胞衰老、死亡后破裂,毒素即被释放到水体,低浓度的微囊藻毒素即会导致鱼类中毒,浓度过高则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
三、蓝藻水华治理措施
养殖池塘水体蓝藻水华的治理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三种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人工曝气、挖掘底泥、引水换水等简单的物理方法去除养殖水体中浮游藻类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方法只能对蓝藻进行初级处理,效果只是暂时的。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来消除养殖水体中藻类的方法,此方法处理时间短,会造成二次污染。硫酸铜中铜离子通过抑制蓝藻藻胆体对光的吸收,具有较强的杀藻效果,但硫酸铜能使藻毒素从藻细胞中释放到养殖水体中,对养殖水体和养殖对象产生毒害作用。
3.生物防治养殖前期采用定向培养,使整个养殖期水体始终处于有益藻占据优势态,有害藻难以生长,形成不了水华;蓝藻爆发形成水华时,采用改变蓝藻环境条件的方法,切断蓝藻所需要的营养,再补充有益藻藻种和定向肥,让绿藻和硅藻大量繁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