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夫妻俩救老虎,聊斋解密降服狐狸的方法
遍观《聊斋》塑造了一大批善良、美丽、有情有意的狐仙形象,这是狐仙与人友好相处,甚至成为人的至亲密友。如《灵官》中狐翁与朝天观道士某,两人喜好相同,成为“玄友”。但也有一些骚扰百姓、为非作歹的恶狐,则是必须铲除。关于如何降伏恶狐,蒲松龄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蒲松龄故居
一、画符作法
降妖服怪,历来是道家的责任。降伏恶狐自然也离不开道家。道家降伏恶狐是依靠道符、筑坛作法。如《焦螟》就记载了道士焦螟降伏恶狐的故事。故事说,董侍读默庵家,为恶狐所冲扰,恶狐时常投掷瓦砾砖石,家人都无法正常劳作。有人说关东道士焦螟,居住在内城,懂得敕勒之术,非常有效。于是,董侍读就造庐而请。道士就用朱砂画了仙符,让董侍读回家贴在墙壁上。想不到,恶狐竟不畏惧,反而投掷有加。董侍读只好告诉道士,焦道士就亲自来董家降伏恶狐。 道士怒,亲诣公家,筑坛作法。俄见一巨狐,伏坛下。……既而曰:“可借鞠狐词亦得。”……狐乃蹙怖做色,愿谨奉教。 ——《焦螟》卷一,P32。 想不到猖獗的恶狐竟然在焦道士面前,击倒了欲上前击打自己的奴婢,焦道士只好念起鞠狐词,最后才降伏了恶狐,离开了董家。看来降伏五百来岁的老恶狐,还真不是容易的事。但《盗户》的降伏恶狐却较为容易。几多墨林刮清风
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
——《盗户》卷八,P461。 但不是所有的狐狸都是这样容易降伏的。有的道士或因为道行修为太浅,或因为没有主张正义、心术不正而遭到狐狸的伤害,结局悲惨。如《丑狐》里就记载了这样的情节—— 女赂贻渐少,生由此心厌之,聘术士至,画符与门。女啮折而弃之,入指生曰:“背德负心,至君已极!然此奈何我!若相厌薄,我自去耳。但情义既绝,受于我者,须要偿也!”忿然而去。生惧,告术士。术士作坛,陈设未已,忽颠地下,血流满颊;视之,割去一耳。众大惧,奔散;术士亦掩耳窜去。 ——《丑狐》卷八,页471。 这位术士为背德负心、惟钱是图的穆生驱赶狐女,结果颠仆在地,被割去一只耳朵,狼狈逃窜而去。这也许是他没有伸张正义、帮助负心人,或者是说助纣为虐的下场。 那么,道士的符咒上到底是什么图案,或者说是什么使得狐狸如此惧怕呢?《金陵乙》给了我们答案。几多粉树映碧水
见墙上贴巨符,画蜿蜒如龙,狐惧曰:“和尚大恶,我不往矣!”遂去。乙逡巡近之,则真龙盘壁上,昂首欲飞,大惧亦出。盖寻觅一异域僧,为之厌胜,授符先归,僧犹未至也。次日,僧来,设坛作法。邻人共观之,乙亦杂处其中。忽变色急奔,状如被捉;至门外踣地,化为狐,四体犹着人衣。
——《金陵乙》卷九,页532。 这段记述告诉我们,符的面画上的图案是龙。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龙能除恶扬善、为人铲除祸害,龙自然也能够降伏恶狐。在恶狐看来,就是真龙盘旋在墙壁上,昂首欲飞,自然惧怕无比。这是祖先图腾崇拜的意识和观念的反映。 二、男性生殖器 在古代人看来,男女之间的性爱具有攻击性。在一些言情小说家的观念中,又在张扬着男性生殖器的威力,所以,男性生殖器也成为了降伏淫狐的工具。《伏狐》记载: 太史某,为狐所魅,病瘠。符禳既穷,乃乞假归,冀可逃避。太史行,而狐从之。大惧,无所为谋。一日,止于涿门外,有铃医,自言能伏狐。太史延之入。投以药,则房中术也。促令服讫,入与狐交,锐不可当。狐辟易,哀而求罢;不听,进益勇。狐展转营脱,苦不得去。移时无声,视之,现狐形而毙矣。几多迷雾掩泛舟
昔余乡某生者,素有嫪毐之目,自言生平未得一快意。夜宿孤馆,四无邻。忽有奔女,扉未启而已入;心知其狐,亦欣然乐就狎职。妗褥甫解,贯革而入。狐惊痛,啼声吱然,如鹰脱鞲,穿窗而出去。某犹望窗外作狎昵声,哀唤之,冀其复回,而已寂然矣。此真讨狐之猛也!
——《伏狐》卷三,P129。 在这两则故事中,男性生殖器成为了战胜淫狐的武器。 三、狩猎 打猎自然是降伏狐狸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聊斋》许多篇章中,都涉及猎人涉猎狐狸的情节,猎人牵着狗,手持棍棒或刀剑,进行围猎活动。请看《太平广记》中猎狐的故事。几多丽水绕绿树
……后一夕,众于庄西数里下网,己伏网中,以伺其至。暗中闻物行声,覘见一物,伏地窥网,因而起立,变成绯裙妇人。…爱反疑惧,恐或是人,因和网没区麻池中。夜还与父母议,及明,举家欲潜逃去。爱窃云:“宁有妇人食生鼠,此必狐耳。”……
——《刘众爱》,卷451,唐。 众人在村庄的西面下了猎狐的网,猎获了狐狸,却因为狐狸变化成了身穿绯裙的少妇。在《聊斋》里也有类似的情节: 次日,莫三郎果至,镂膺虎韔,仆从甚赫。生门逆之。见获禽甚多,中一黑狐,血殷毛革;抚之,皮肉犹温。便托裘敝,乞得缀补。莫慨然解赠。 ——《青凤》卷一,P48。几个红衣藏船屋
记载的是一场大的狩猎的行动。豪家子弟莫三郎带领着众多的仆从,去野外打猎,收获的猎物还很多。太原耿生的帮助下,讨得了一只黑狐,解救了青凤叔叔的性命。在《萧七》中,徐继长与狐女萧七姐成就婚姻后,见到六姐后,还想与六姐成就好事。善良的七姐再一次为丈夫徐继长提供了机会。
少时,七姐亡去,室中止余二人。徐遽起相逼,六姊宛转撑拒。徐牵衣长跽而哀之,色渐和,相携入室。裁缓襦结,忽闻喊嘶动地,火光射闼。六姊大惊,推徐起曰:“祸事忽临,奈何!”徐忙迫不知所为,而女郎已窜无迹矣。徐怅然少坐,屋宇并失。猎者十余人,按鹰操忍而至,惊问:“何人夜伏于此?”徐托言迷途,因告姓字。一人曰:“适逐一狐,见之否?”答曰:“不见。”细认其处,乃于氏殡宫也。 ——《萧七》卷六,P343。 结果,当两人正要成就其好事时,却被猎人的一场狩猎活动给搅合了。几多沙洲覆白雪
四、狗
狗是狐狸的克星。用狗自然可以捕捉狐狸。这在《太平广记》里有不少记载。 李氏妇门中大诟曰:“婢等顷为犬咋,今尚遑惧。王颙何事牵犬入人家?同官为僚,独不为李参军之地乎?”颙意是狐,乃决意排窗放犬,咋杀群狐。唯妻死,身是人,而其位不变。 ——《太平广记.李参军》卷448,唐。 混之尝大猎于县东,杀狐狼甚众。其年冬,有二人谒台,讼混之杀其父兄,兼他赃物狼籍。……混之未知其故。有识者劝令求猎犬。猎犬至,见讼者,直前搏逐。径跳上屋,化为二狐而去。 ——《谢混之》,卷449,唐。几多瀑布流丽水
任氏乘马居其前,郑子乘驴居其后。女奴别乘,又在其后。是时西门圉人教猎狗于洛川,已旬日矣。适值于道,苍犬腾出于草间。郑子见任氏欻然堕于地,复本形而南驰。苍犬逐之,郑子随走叫呼不能止。
——《任氏》卷452,唐。 妇人即揖韦坐田野,衣中出一酒卮曰:“瓢中有酒,愿与吾子尽醉。”于是注酒一饮韦,韦方举卮,会有猎骑从西来,引数犬。 妇人望见,即东走数十步,化为一狐。 ——《韦氏子》卷454,唐。 今天福甲辰岁,公安县沧渚村民辛家,犬逐一夫人,登木而坠,为犬啮死,乃老狐也,尾長七八尺。 ——《沧渚》卷455,唐。几处绿树绕木屋
以上几个故事都出自唐代。讲的是狐狸虽然化成了人形,但最后还是被狗追杀或者吃掉。这是狐狸天生怕犬的天性所至。也同时指出了人与兽的根本不同。在《聊斋.青凤》也有类似的情节。
会清明上墓归,见二小狐,为犬逼逐。其一投荒窜去,一则皇急道上。望见生,依依哀啼,……。闭门,置床上,则青凤也。——《青凤》卷一,P47。
老树新枝挂碧叶
看来,狗真是狐狸的克星。单纯的狗也可以逼死咬死。其他,就是利用狐狸所惧怕的事物来降伏狐狸。如《农人》篇记述了使狐狸产生恐惧的原因并且降伏狐狸的过程。故事说有一位农人在山下耕种,妇人用陶器送饭。吃好饭后,就把陶器放置在地垄边上。到傍晚一看,陶器中剩下的粥饭都空了。心里非常疑惑。直到有一天才找到了答案。
有狐来,探首器中。农人荷锄潜往,力击之。狐惊窜走。器囊头,苦不得脱;狐颠蹶,触器碎落,出首,见农人,窜益急,越山而去。 ——《农人》卷五,P266。 由此,狐狸对农人产生了惧怕的心理。若干年后,当这个狐狸再去缠祟山南的贵家女的时候,竟然道出了这种心理。几多绿树映碧水
后数年,山南有贵家女,苦狐缠祟,敕勒无灵。狐谓女曰:“纸上符咒,能奈我何!”女绐之曰:“汝道术良深,可幸永好。顾不知生平亦有所畏者否?”狐曰:“我罔所怖。但十年前在北山时,尝窃食田畔,被一人戴阔笠,持曲项兵,几为所戮,至今犹悸。”
——《农人》卷五,P266。 当贵家女的父亲知道了这一信息之后,就登门造访农人,说明缘由。农人只好装扮成当年的模样,吓跑了狐狸。 贵家固强之,使披戴如尔日状,入室以锄卓地,咤曰:“我日觅汝不可得,汝乃逃匿在此耶!今相值,决杀不仁!”言已,即闻狐鸣于室。农人益作威怒。狐即哀告乞命。农人叱曰:“速去,释汝。”女见狐捧头鼠窜而去。 ——《农人》卷五,P266。 就这样农人降伏了狐狸,使贵家女得救。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原因,是跟每个个体的经历有关联的。贵家女的这种利用狐狸恐惧心理来降伏狐狸的做法,无疑是聪明的。几处卧桥流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