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牛的残忍性,牛被屠宰前为何流泪被驯养的动物
过年时许多人家都会杀猪宰牛,在杀猪的时候,常常需要不少人才能按住拼命挣扎的猪,而农村里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即将被屠宰的老牛流出眼泪的事情,仿佛这些动物知道自己要被杀了一样。
这些平日里被人类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的动物们,在被宰杀之前,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最终的归宿是被人类吃掉?
如果它们能意识到的话,它们为什么不在被驯养之初便反抗逃跑呢?假如它们意识不到的话,那在人类抓它们时,它们又为什么要挣扎?并且在人类抓住它们将它们放到案板上时,它们甚至会发出相当凄厉的惨叫,这又是为什么呢?
被人类圈养的羊
被驯养的家畜
我们常常能看到,除了宠物以外,大部分的动物在人类靠近它们时,都会下意识的逃跑。尤其是在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类时,动物似乎天生就知道人类可以伤害它们,而自主产生了畏惧心理似的,可是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祖先开始说起了。
在驯养动物之前,我们的祖先,先学会了驯化植物。在大约一万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了享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小麦、大麦和豆类植物。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注意到,那些成熟以后自然脱落的种子,而是只懂得在谷物成熟的时候去收获它。
后来,一部分收割者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他们开始采集和播种麦穗上的种子。很快的,这些谷物就不再四处生长了,因为它们的繁殖被人类掌握在了手中。至此,人类的双手开始推开了农耕时代的大门!
成功驯化了植物后,由于植物产量的增加,我们的祖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渐渐的开始依靠土地而生活,日渐成熟的种植技术,也让他们不再需要每天辛苦外出觅食打猎。
但慢慢地由于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变少了,我们的祖先身高开始有了些许的下降。于是我们的祖先开始有了一种新的想法出现了,那就是决定将动物进行圈养,并且还要把肉储存起来,这样他们即便不冒险去捕猎,也能获取足够的动物蛋白质了。
人类的进化
虽然人类没有老虎狮子那样锋利的爪子和獠牙,更没有大象河马那样的大块头,但是人类作为直立猿,拥有着一颗足够聪明的大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依靠着聪明的大脑,学会了借助外物来帮助自己狩猎,最后甚至还学会了自己创造工具,所以在和野生动物的这场对抗中,动物注定了要输给人类。
不过即便如此,在畜牧业刚起步的时候,虽然人们建起了围栏,但由于围栏比较简陋,所以动物逃跑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一开始人类建造围栏,就是单纯的用来储存肉的,因为对于那时的人类来说,它们最想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实际上并不是肉,而是动物身上的另一种资源——奶。
所以那时候,羊也成为了最早被人类圈养的动物。但是在驯养羊之后,出现了一个让我们的祖先十分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他们要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得到足够的羊奶,又不至于让小羊羔没奶吃呢?
挤羊奶
后来经过尝试他们发现,只要在母羊给小羊羔喂奶期间,不要立即就让小羊羔断奶,那么母羊就能长时间给主人供给新鲜的羊奶了。也正因为有了驯养羊的经验,所以后来在我们的祖先驯养狗、马、驴、牛、猪、鸡鸭等等的这些动物时,也变得更容易了一些。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家禽和家畜,都是那个时候人类的祖先经过漫长的驯化得来的,比如家鸡的祖先是原鸡,家猪的祖先是野猪,家驴的祖先是非洲野驴,狗的祖先是狼等等。
在早期,像狗、马、牛等等的这种类型的动物,是被人类当成工具动物来使用的;而像猪、鸡、鸭这样的动物,则几乎都是被当成了食物被圈养着的。
不过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也迎来了极大的变化。像猫狗这样的动物,渐渐成为了人类的宠物。而那些曾被当成劳力的动物,则是慢慢的被机器给取代了,并且不可避免走上了其它圈养动物的老路,那就是被当成食物吃掉。
那么这些被当成食物圈养的动物,在被宰杀之前,到底知不道它们最后的宿命是被人类吃掉?
作为人类食物的家畜
首先,动物在被宰杀之前,肯定是不会知道自己最后是要被人类吃掉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具备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会认为,家养的动物是有灵性的,在被宰杀的时候,都会剧烈挣扎,并且发出凄厉的惨叫,更是有人见过村里的老牛,在被拉上卡车时,突然就流眼泪了。难道这不是动物已经猜到了自己的命运的表现吗?
流泪的牛和挣扎的猪
但也有人觉得,动物本身的智商就不高,只管每天吃好喝好就行了,别说预见被人类吃掉了,光是死亡这件事它们估计都没法理解。可能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它们都不一定能明白,原来之前人类之所以好吃好喝的供着它们,只是为了把它们养肥吃掉啊!
不过实际上,被当做食物圈养的动物,即便不能预见自己最终的归宿是被人类吃掉,但它们的动物本能,是能让它们隐约察觉到,自己即将被宰杀的。因为在将要被宰杀的那一刻,它们肯定能感受得到死亡带来的威胁与恐惧。
被人类抓住满眼恐惧的大鹅
而这种“意识得到”就体现在,当你反常接近动物时,它们都会本能的躲避,这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也是动物天然的“动物直觉”。
虽然这些动物已经被人类所驯化了上千年了,但并不代表它们就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本能。甚至在有些动物身上,还依然保留着野生动物的一些习性,比如说猪依然保留着杂食性的食性,而且它们依然会像野猪那样,用鼻子拱土来寻找食物。
而它们在野外时,也同样要时时提防着豺狼虎豹的猎杀,当被抓住时,因为不想死的本能,它们也会剧烈挣扎。因此,当人类对着它们磨刀霍霍时,它们的本能也同样能让它们意识到,死亡正在逼近它们。
所以它们才会逃跑、挣扎、惨叫甚至因为肌肉紧张而流出眼泪。比如像小时候在农村过年杀鸡时,当人类想要抓住鸡时,鸡就会开始逃;当人终于抓住鸡时,鸡就会开始挣扎;当人把刀放到鸡的脖子上时,鸡就会爆发出平时你没有听过的惨叫声,而这个叫声,既可能是因为疼痛,也可能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野外被天敌捕杀,还是因为圈养被人类所杀,这些动物都是能意识到的。所以国外的屠宰场,因为觉得家禽家畜被吃掉的命运很可怜,基于人道主义,他们一般采取电击的方式,让家禽家畜无痛死亡。
那既然家禽家畜能意识到死亡,那它们为何不反抗呢?它们是否能经过进化来逃离这种命运呢?
“麻木”的家禽家畜
其实家畜反不反抗这件事本身的主动权,就从来都不在动物身上,它们也许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权利。
在数千年被驯养的过程中,人类用糖衣炮弹麻痹它们的神经,让它们乖乖服从命令,也磨光了它们的野性。而且,人类会“改造”动物,通过定向选育,留下更加乖巧温顺的动物,让它们的基因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而那些不听话,喜欢反抗,脾气暴躁,养不好的,早就被人类宰杀掉了。
人类通过圈养,成功造就了温顺的家禽家畜,这样的家禽家畜,由于失去了它们祖先的野性,所以在面对既定的命运时,它们也只会埋头,一只接一只等待屠夫宰杀。
那么家养动物的命运真的悲惨吗?以猪为例,如果单纯只从多巴胺的水平来看的话,猪的一生看起来似乎比我们人活的还更惬意一些。除了被关起来失去了自由,以及被宰杀的那一刻痛苦一点,其余时候它们好像都是在不愁吃喝的悠闲度日。
所以猪真的过的不好吗?从狭隘的演化论的角度来说,演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繁衍的多少。那么在人类的庇护下,地球上生存着6.7亿头家猪,远胜过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作为单一物种来说,它们的演化是相当成功的,而其它的家养动物也同样如此。
反观那些生活在野外的食草动物们,除了像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之外,基本上都得丧命于食肉动物之口,这样看起来,相比于自由的野外生活,好像还是养殖场更安全一些。
站在人类的角度,似乎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动物自己的角度呢?
我们无法知道这些动物到底是怎么想的,因为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太多情绪,我们更不知道对于“大自然”来说,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过自以为是。
但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当代人常常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开玩笑的说出类似:感觉自己活的还不如一头猪,这样的话。但如果真的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多少人会真的去选择当一头猪呢?应该大部分人都不会愿意去当一头任人宰割的猪吧,毕竟大家又不傻。
农业革命对人类来说,其实是个转折点,让人类挣脱了“自然之子”的桎梏,跳脱出了自然法则之外。而在牲畜和人类的交易中,牲畜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数量繁衍,但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