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蟋蟀鸣:秋风起,话鸣虫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仲秋到来之际,秋风渐凉,草丛中的鸣虫却越发活跃起来。
鸣虫,自古法到今,无论文人雅士或者凡夫俗子都喜欢饲养观赏,早在三千多年的诗经上就有关于鸣虫及蟋蟀的记载,“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从字面解释就是会名叫的虫子,鸣虫的含义很广,种类也很杂。大家所熟悉的蝉、蟋蟀、蝈蝈等都属于名称鸣虫。但是平时大家玩赏的仅限于直翅目的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这也是在中国民间享有盛誉、有着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的一大类常见鸣虫。
这些鸣虫的形态不同,活动方式也能有所不同,有昼行型与夜行型。昼行鸣虫以白天活动、鸣叫为主,民间俗称“阳虫”,如黄蛉、竹蛉等。夜行鸣虫以落日后或夜间活动、鸣叫为主,如斗蟋、油葫芦等,民间俗称“阴虫”。亦有昼夜兼行型的,即白天黑夜均活动、鸣叫的,如马蛉、鼓翅鸣螽、小黄蛉等。其中蟋蟀、油葫芦、蝈蝈号称中国三大鸣虫。
蟋蟀就不多说了,又名蛐蛐、促织,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斗蟋蟀,兴于宋,盛于明清。
油葫芦有人说是蛐蛐,又有人说不是蛐蛐,同时各处叫法不一,说实话我也有点搞不清楚,只知道个体要比蛐蛐大。油葫芦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体色偏黑的“黑葫芦”,体色偏棕的“红油葫芦”。有一种称“琵琶翅”的,翅长,末端钝圆,可盖过尾须的三分之一,其鸣声洪亮。有一种翅翼很薄而透明的,称“玻璃翅”或“薄翅”,鸣叫的声音较低而发飘。一种称为“长翼”的,翅长但端部不宽,声音一般是中音。对以上这几种油葫芦,鸣虫爱好者编了个顺口溜:飞翅贵,玻璃脆,琵琶脆、长翼亮。在自然环境中油葫芦叫声清幽,带着绵长而深远的颤音,常常觉得妙音近在耳边,而虫远在十数步之外,这是由于野外的油葫芦善于利用缝隙、孔洞等立体结构,使鸣声共鸣放大。
蝈蝈是鸣虫的一大宗,与油葫芦的地位不相上下,喜养者极众,由于个体颜色艳丽,体型较大,鸣叫声可人为控制故玩赏较高。
先说这么多吧,关于鸣虫的种种门道以后慢慢道来……
推荐
- 1哈哈夫妇三胎:哈哈哈,生完娃忘带脑子出院418
- 2嘉兴历史名人有哪些?嘉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241
- 3尿酸高要吃什么可以降尿酸?查出了尿酸偏高要尽快调整饮食结构282
- 4金毛两个月都特别粘人吗?每天都开心的找邻居撒娇讨拍摸的大金毛229
- 5世界吉尼斯纪录最可爱的狗:吉尼斯纪录里的猫狗都有什么世界之最112
- 6捡回流浪狗为什么喜欢在家尿尿?流浪狗睡在鞋盒里任凭雨水拍打182
- 7狗狗的这几个部位不能打你知道吗?狗狗身上这些部位不能摸215
- 8养狗后的十大忠告:据说养狗的人都会有8种后遗症337
- 9十大最难养的宠物狗排名,目前流行的9种宠物狗你家狗狗上榜了吗253
- 10猫结扎了还能生育吗?猫咪结扎后彻底对猫生绝望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