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鼠类>正文

100年前鼠疫大流行死了多少人 800万印第安人死于天花鼠疫

人气:327 ℃/2024-11-26 10:46:05

1492年11月5日,这是一个值得被全世界美食爱好者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哥伦布首次航行到了美洲大陆,这才让我们有机会吃到辣椒,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等等美食。

除了带回各种农作物,哥伦布也把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动物带动了美洲,极大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但没想到的是这直接导致了日后印第安人的灭绝。

海地岛原本有800万印第安人,结果到1535年时候已经找不到一个土著人,杀死这些印第安人的并不是精良的武器,而是天花、流感、肺结核、疟疾、鼠疫、麻疹和霍乱。

传染病从何而来?

人类的传染病可以追溯到动物身上,分子生物学可以确定病菌的亲缘关系,比如麻疹、肺结核、天花来自牛,流感来自猪和鸭,疟疾来自禽鸟。

这些家畜在被人类驯化的过程中,会把携带的病菌传染给人类,但人类也会逐渐适应这种病菌,在体内产生抗体,最终彼此适应。

但是猪、马、牛、羊这些家畜对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来说,确实实实在在的野生动物!

没错,当时的美洲驯化的动物只有5种:火鸡、羊驼、豚鼠、家鸭和狗。所以他们对于牛身上携带的天花、肺结核病毒,猪身上的流感病毒是没有丝毫抵抗力。

所以说,不要乱吃野味啊!

就像我们这次经历的新冠肺炎,以及03年的非典,未知病毒会让我们一时间束手无策,我们体内还没有进化出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面对病毒就有致命风险。

病菌是如何传染的?

病菌从动物病原,转化为人类之间能够长期传播的疾病,要经过4个演化阶段

  • 第一阶段:病菌处于向人类病原体演化的早期阶段,只是偶然地从动物身上转移给人类,不能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 第二阶段:病菌能够在人群间直接传播,但病菌的长期传播能力较弱,在传染更多人之前,感染病菌的全部病人,要么痊愈获得了免疫力,要么死亡。但病菌在这个阶段,可能演化出非常高级的传播技能,例如使感冒病人出现咳嗽、打喷嚏的症状,从而提高人传人的几率。
  • 第三阶段:病菌为了扩大传染范围,需要降低自己的短期致命性,延长病人的寿命,且人类目前无法消灭它。艾滋病就是这类病毒中比较知名的一种。
  • 第四阶段:病菌演化成只能在人类之间传播,与动物身上的原有病毒已经截然不同,动物不会再成为病菌的宿主。比如在人群间传播的麻疹病毒虽然与在牛群间传播的牛瘟病毒关系接近,但麻疹病毒不会转移到牛群中。

病菌的演化史与别的物种并无不同,总是在向着有利于生存繁殖的方向演化。

一个充分研究的例子是多发性黏液病毒,它被人为引入澳洲来杀死泛滥成灾的兔子,第一年受到感染的兔子死亡率达到99.8%,但在第二年降到90%,最后下降到25%,毒性的迅速下降是为了少杀死一些兔子,使黏液病毒的生存最大化。

说到澳洲,顺便说一下澳洲人吃袋鼠肉,你可以在超市买到各种原生野味的袋鼠肉,可以炒着吃,炖着吃,烤着吃、腌着吃......

但是呢,澳洲人不会吃野外被屠杀的袋鼠,即便是路边被车辆撞死的袋鼠,也不会有人说把它拖回家吃掉。

澳洲的朋友告诉我说,在澳大利亚,食用袋鼠依然争议巨大,因为夏日高温,袋鼠在野外被猎杀后无法立即找到冷库放置,即使就地处理也会导致大量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滋生。

所以澳洲人宁愿去超市买经过冷冻处理,更安全的袋鼠肉。

咱们接着来说病菌的传播。大家都知道,病菌需要寄生在宿主体内存活,一旦宿主死亡,病菌也会随之死亡,如果病菌想进行大量复制,就必须以人口聚居规模的扩大为前提。

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的爆发,正好处在春运的时间点,人群密度非常高,病毒传播的速度自然也非常快,想要查找病菌源头,控制隔离感染人群就变的非常困难。

说到底,病菌之所以能够杀死人类,还是因为人类管不住自己的嘴,这个野味就是不应该吃。

全世界那么多种类的动物,最终证明能被放心食用的就那么几种,其余的不能被放心食用,肯定是有原因的。

杜绝野外,让野生动物远离餐桌也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都负责的行为。

搜索更多有关“100年前鼠疫大流行死了多少人 800万印第安人死于天花鼠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