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金鱼换水时新水要不要增氧:新手新手养金鱼-鱼缸氧气补充不当很容易让鱼生病
HELLO! 我是宇哥
大家一定听说过,“养鱼先养水”这句话,但应该很少人听过“高溶氧致病,低溶氧致死”这个概念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不知道的鱼缸溶氧知识。
溶氧量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溶氧的概念:氧气以分子状态溶解在水里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都有密切关系。(举例,下雨前大气压低,水中的溶氧就会少,因为大气压低,水中的氧气分子会逃离水体回到空气中,鱼就不舒服)。但是在自然情况下,气压的变动不太大,所以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反之水温高溶氧就低了。
所以夏天建议大家要常开氧气泵,保持正常的溶氧。
家庭养鱼,我们鱼缸水体都保持在20-27度之间,水体的溶氧饱和度为7.69-8.9左右,这时候金鱼是可以正常健康的生活的。
溶氧误区
但是一些养鱼爱好者会不自觉的认为,鱼缸的溶氧量不够。就好比方我们说的“有一种冷,叫妈妈怕你冷”,是同样的道理,“主人怕你缺氧”。于是想尽办法让溶氧量提升,其实一切都是徒劳,反而让鱼得了“气泡病”
不推荐使用什么纳米气盘
就拿最近的留言来说吧:很多鱼友用了我做的增氧头或者增氧炮之后都反映,气流不错,又可以省电,打氧机也不用了,但是就是气泡不够细。甚至有些鱼友,还用上了造浪,让气泡在造浪里打得细细的。这正好反映出部分养鱼爱好者对观赏鱼气泡病的不了解。
气泡病
如果我们的鱼缸水体出现很多漂浮的游离气泡(俗称微气泡),这些微气泡会在鱼缸里面漂浮很久,有些会粘附在鱼的体表上,有些会被吸附到鱼鳃,甚至被鱼吸入体内。这些情况都是造成气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旦微气泡粘附在鱼的体表,首先损坏的就是鱼鳍,包括尾鳍,因为鱼鳍表皮非常脆弱,被粘上气泡之后鱼身体皮肤渗透压不平衡,就会充血,直至溃烂。
如果进入鱼鳃,就会直接破坏鱼鳃的血液循环组织,形成气栓塞,长久就造成腮组织就会坏死了。
如果是鱼吸入体内,在肠道部分就会聚集气泡,不到1小时鱼就会失去平衡,常见就是翻肚子。进食困难等表现。
另外如果我们在户外鱼池饲养观赏鱼,也特别要注意,藻类过多时,在炎热的夏季中午鱼只也特别容易产生气泡病,这是藻类光合作用,产生非常多氧气,使得水体氧气分子过饱和。因为浮游生物太多也会直接导致氧溶量增加,同时也会引发这类疾病。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首先就要及时清除藻类,常见的就是绿水过浓。绿水中都是小球藻,对金鱼日常是有益的,但是过浓就不行。记得立即换水,加盐。这样可以改变鱼身体皮肤渗透压,同时也可以让已经患病的鱼身体中的气泡更好的排出。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自己的水族箱溶氧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呢?养鱼是要观察鱼的状态,不是观赏鱼缸的设备状态。不要再追求那种气泡满缸跑的效果了,只要水体能循环,能充分接触空气,溶氧量是可以保证的。
下期视频,我们还是继续来聊聊家庭养鱼水体消毒的话题。同时也希望我的增氧头能帮助大家,节省更多的电费,免除增氧泵的噪音烦恼。谢谢,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