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大白菜地老虎症状及防治 许多人不知道的六大类

人气:445 ℃/2025-02-22 08:13:23

地老虎,种类繁多,危害广泛。

根据相关科研统计中国约1600种,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危害的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多种杂草常为其重要寄主。

常见种类为以下六类:

一.小地老虎

世界性、多食性害虫。有记载的寄主多达100多种。

为害玉米、棉花、烟草、等农作物以及蔬菜、花卉、果树、林木等苗木和多种杂草等。

1--2龄幼虫取食作物心叶或嫩叶,3龄以上幼虫咬断作物幼茎、叶柄,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甚至需要重播。

卵 馒头状,表面有纵横相交的隆线。直径0.6mm,高0.5mm。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7--47mm,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1倍以上。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

蛹 长18--23mm,赤褐色,有光泽。

成虫 体长16--25mm,翅展42mm--52mm。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二.黄地老虎

分布于北方各省,相对于旱地发生较多。多食性害虫,为害各种农作物、蔬菜、牧草及草坪等。

卵 半球状,直径0.5mm,卵壳表面有纵隆线16--20条。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3--43mm,黄褐色,体表多皱纹。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与前2个大小相似。臀板中央有1条黄褐色纵纹,将臀板划分为2块黄褐色大斑。

蛹 长16--19mm,红褐色,第5--7腹节背面有9--10排小刻点,腹末生粗刺1对。

成虫 体长14--19mm,翅展32mm--43mm。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三.大地老虎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1--61mm,黄褐色,体表多皱纹。为腹节背面前后2个毛片,大小相似。臀板除末端2根刚毛附近为黄褐色外,几乎全为深褐色,且全布清色龟裂状皱纹。

蛹 长23--29mm,黄褐色,腹部第4--7腹节前缘有圆形刻点,背面中央的刻点较大,腹端具臀刺1对。

成虫 体长20--22mm,翅展52mm--62mm,暗褐色。前翅褐色,前缘自基部至2/3处黑褐色;肾状纹,环状纹,楔状纹明显。后翅淡褐色,外缘具很宽的黑褐色边纹。

四.警纹地老虎

成虫体长约16mm~18mm,翅展36mm~38mm。

体灰色,头部、胸部灰色微褐,颈板具黑纹1条,颈板灰褐色。

雌虫触角线状,雄虫双栉齿状,分枝短。前翅灰色至灰褐色,有的前翅前缘、前翅外缘略显紫红色;横线多不明显,内横线暗褐色,波浪形,剑纹黑色,肾形纹大,黑边棕褐色,环形斑、棒形斑十分明显,尤其是棒形斑粗且长,黑色,较易辨别。后翅色浅,白色,微带褐色。

五.白边地老虎

成虫体长17~21mm,翅展37~47mm。

前翅的颜色和斑纹变化很大,由灰褐色至红褐色。

可分为两种基本色型:一种为白边型,即前翅前缘有明显的灰白色至黄白色的宽边,中室后缘有淡色的窄边,肾形斑和环形斑灰白色,并连接在上下白边之间,中室在环形斑的两侧,全为黑色,棒形斑黄色。另一种是暗化型,前翅全为深暗色,既无白边,也无黑色斑纹。两型后翅均为褐色,翅反面均为灰褐色,前缘密布黑褐色鳞片,外缘有2条褐色线,中室有黑褐色斑点。

六.草地贪地老虎

成虫体长32~40mm。

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编辑整理:老农

文内资料来自网络及《农田常见昆虫图鉴》,目的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联系老农。

搜索更多有关“大白菜地老虎症状及防治 许多人不知道的六大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