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养猫?看看古代猫奴是如何养猫的
在古代,养猫不是为了治愈身心,而更多是出于实用的目的,正如养狗是为了看门,养猫主要是为了治理鼠患。在鼠灾为患的古代,老鼠常常给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古人又没有先进的灭鼠措施,于是,养猫治理鼠患,成了最佳选择。
因此,养猫,在古人那里,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纳猫吉日
养猫首先要挑选一个“纳猫吉日”,然后为猫儿献上聘礼,并立上纳猫契。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古代通书中,见到如下的内容,包括《象吉备要通书》,《居家必备》,《玉匣记》等等诸书。
古代的纳猫契
古代纳猫的流程是直接包含了设置古法猫砂的。
比如《猫苑》的纳猫法,就写道,带猫回家的时候,要用桶装着猫,然后桶内要插一根“猫筋”,所谓的猫筋就是棍子或者蓍草之类的长条状物。目的是让猫先跟外界隔离,跟这根猫筋培养感情。这样带回家以后,把猫筋插在提前准备好的土堆上,以后猫上厕所就会找到这个猫筋,就不会随处乱撒。
同时,为了与家庭其他成员和睦相处,进家以后,要先让猫子拜一下一家之主——灶王爷,然后还要拜一下家里的狗狗,这样猫子就算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之一了。
纳猫法,用斗或桶,盛以布袋,至家讨著一棍,和猫盛桶中携回。路遇沟缺,须填石以过,使不过家,从吉方归。取猫拜堂灶及犬毕,将箸横插于土堆上,令不在家撒屎,仍使上床睡,便不走徃。《猫苑》
聘猫
纳猫契
聘猫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抱来的,聘猫需要“纳猫契”,纳猫契上还写着“东王公证,见南不去,西王母证,见北不游”,祈请东华帝君和西王母来作为契约的见证人,祝愿猫儿不会走失。
聘猫更是需要为猫儿献上具体的聘礼,就仿佛娶媳妇一般,不同地区有着用不同礼物去聘猫的习俗,历代文人更是留下了许多《乞猫诗》来描述自己当年聘猫情况的诗句。
黄庭坚《乞猫诗》: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北宋黄庭坚被老鼠搅得整夜睡不着觉,听说别人家马上就要生小猫了,赶紧买好小鱼干前去聘请。
陆游《赠猫诗》: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南宋陆游可称当之无愧的猫奴,他养猫护住了自己的藏书不被鼠啮,可自己家贫,买不起小鱼干,觉得愧对自己的猫咪。
黄香铁侍诏云:潮人聘猫以糖一包,余从冯默斋教授乞猫,以茶二包为聘。(绍兴人聘猫用苎麻,故今有苎麻抉猫之谚)
余向陶翁蓉轩家聘猫,盖用黄芝麻、大枣、豆芽诸物。《汉自记》
总之聘猫有用盐用糖用茶的,有用小鱼穿柳条的,有用芝麻大豆的。
明宣宗 朱瞻基《花下狸奴图》
养猫
猫不食虾蟹,狗不食蛙。《识小录》
养猫最重要是如何喂猫,古人早就提出猫不能吃虾蟹的说法。
薄荷,猫食之醉。陆农师曰:薄荷,猫之酒也。《本草纲目》
另外,关于猫吃薄荷会醉的秘密,看来古人也早就发现了。
寻猫
猫咪丢失对猫奴们来说是最焦急的事情,古人也是一样,所以古代也有着类似“剪刀大法”一样的五花八门的玄学。
剪刀大法示意图
《医统》: “初乞小猫归,与猪肝一二片,携猫出门外,用细竹枝鞭之,放回家再与肝二片。如此数次用不走。”
总之就是在家就能吃猪肝,出门就要挨打。
《江淮记》“失猫者禳灶神,乃以绳绠围捆于灶囱,数日猫反。”
这就是利用灶为一家之主的信仰,祈求灶神能够让猫咪这位家庭成员能回来。
宋·李迪《狸奴蜻蜓图》
古代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信仰,比如认为猫过扬子江金山就会不再捕鼠了,所以会有给猫送纸替身的法术。
北人谓猫过扬子江金山,则不捕鼠。厭者,剪纸猫投水中,则不忌。《酉阳杂俎》
古人也会头疼母猫叫春的问题,若是遇到母猫找不到公猫的情况,就只好用一些特殊手段了。
俗传牝猫无牡,但以竹帚扫背数次则孕。或用斗覆猫于灶前,以刷帚头击斗,祝灶神而求之亦孕。此与以鸡子祝灶而抱雏者相同,俱理之不可推者也。《本草纲目》
可见古人养猫是有着非常多的讲究的,其中许多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关于养猫的讲究,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