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一口气看完村庄系列:俺村,42

人气:336 ℃/2024-12-21 21:02:23

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种“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源起邓州市的“4 2”工作法。这种工作法,2010年、2013年、2019年,3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并在今年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本报记者 刘向东

本报通讯员 刘浩博

有着3800多口人的朱营村,以前在邓州人眼里,只是249省道途经张村镇的一个普通村落。现在提起“全国文明村镇”朱营村,人们直竖大拇指,“那就是一面旗帜!”

近年来,全国各地一拨拨党政考察团带着疑问来了。问他们收获了什么?他们会毫不含糊地说,学会了如何用“四议两公开”在基层开展工作。

“四议两公开”,当地人仍习惯地称它“4 2”工作法。他们说,这个工作法就好比用一把钥匙开了六把锁,让村里的好多事儿都好办了……

迁坟

2004年,邓州市尝试探索“4 2”工作法时,朱营村作为基层组织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后,朱营村有不少人走出去从事汽车校油泵的活儿。一些人挣了钱买了小汽车,逢年过节回家团圆时,村里的土路,经常一下雨十几天都泥泞不堪,车子连村都进不去。

连续几年,不断有村民找到村两委,反映改善村居环境的问题。有人说,扒老房子建新房子,也有人说,能否重新规划个地方……

2006年,村两委几经商议,定下了在公路以西划出宅基地盖房的初步规划。然而,随之面临的是,路西有村民们的126座祖坟。

在农村,迁祖坟是个什么样的事情呢?乡里人认为,动谁家的祖坟,就是破坏谁家的“风水”。

“迁坟的阻力肯定大,可这毕竟是村里以后发展的大事儿啊。”村支书朱志华说,在此之前,他们尝试用“4 2”办成了村里不少事儿。这一次,他们反复考量了“迁坟”的思路、想法和规划,都觉得没问题。可村干部们走访全村党员后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党员也对这事儿不支持。

“党员心不齐,后面的工作肯定没法儿弄。”2006年10月初,朱志华他们开始对20多名有不同意见的党员逐个谈心,说迁坟建房对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好处。60多名党员的思想统一了,迁坟建房的事经党员大会审议,一致通过。

“给群众办好事是要讲方式方法的。老百姓不同意,你工作思路再好也没法儿进行。”那些天,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一家一户做起了工作。

群众不理解咋办?“不能急,慢慢说,慢慢来,从来就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那些天,朱志华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他的那些“发小”和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们的抵触。

咋办?“去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摆事实、讲道理、说好话、赔笑脸。”

时间到了2007年春季,村里仍有20多户村民不同意迁坟。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他们不同意,就找他们那些同意了的亲戚、朋友,反复做工作,总会有成效的。”

“这就是‘4 2’在俺们村最灵活的运用。”当年夏季,朱营村召开村民大会时,群众一致同意迁坟。

紧锣密鼓。2007年8月初,迁坟开始。短短7天时间,126座坟全部迁移完毕。那7天,看着村民们对着先祖的坟跪拜磕头,自己买来骨灰盒迁往公墓,在场的很多人都落泪了,“只要你把道理说透了,在村民那里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移村

迁坟的目的,是要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再建美好家园。

“村子整体往西移,村民都说是好事儿。可真做起来,并不容易。”村调委会主任朱春生感受很深,自己以前住的地方车开不进去,每逢下雨天,门前污水横流。为了移村,村里特意组织了一批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乘大巴车到外地参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而且,村里还专门聘请设计人员为群众设计了住宅,外屋格式一致,室内分三种布局供村民选择。不少村民看了设计图都啧啧称赞:“中,真中!”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里采取了一户一宅,扒一盖一的政策。一时间,全村500多户群众签了字。

群众字签了,一些精明的村民开始找关系、打招呼,希望能分到好一些的位置。但村里最终的决定是:抓阄决定位置。

问题远不止如此简单。面对每座成本十三四万的新房,由村民自筹资金,有人盖不起怎么办?

“真有这样的事儿,但被我们一顿饭给解决了。”朱志华笑着说,村里有户人家一家七口三个病人一个学生,一点积蓄也没有。“像这样的情况村里没有第二家。我们村里几次开会,要帮帮他。”

怎么帮?几个村干部一合计,把这户人家“有钱的”远近亲戚召集到一起,由村干部出钱摆了一大桌。席间,村干部们说出了“请客”的缘由,那些亲戚们都拍胸脯说:“不管咋说,这房一定得先盖上!”当场,你一万,他两万,14万元有了着落。

目前,全村已有650多户村民住上了新房。一座座灰墙红顶美观漂亮的小洋楼,成了朱营村亮丽的风景。

流转

2016年,邓州市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时,朱营村再次成为第一批试点村。

“俺村在外打工的人多,土地流转相对好办一些。”朱志华说,经过“4 2”几道程序下来,村民大多都支持把土地流转出去。就这样,全村3600多亩地整体流转给了市里的国土开发公司。“整体流转的好处多,比如说村民可以优先在地里务工,收入也有保障。”

72岁的村民朱桂川说,以前他家的几亩地租给了亲戚,每年只象征性地收几百斤粮食。现在,光流转费一年就能挣4000多元,“俺家人在地里打零工,还能另外挣钱哩。”

当然,整体流转也并不是人人支持的。村里有一户搞蔬菜大棚的农民就很不情愿。面对这种情况,村里也有的是办法:他们找到市里的国土开发公司协商,先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再由公司根据实际用地情况,划给这个农户同样大小一块地打理……

“让所有群众都满意,我觉得这就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根本。”朱春生说,他担任村调委会主任以来,几乎天天都“闲着”,而他的上一任,却得三天两头往群众家跑着和事儿。“以服务和商量为主,办事公开透明,让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融洽了”。

新村新面貌。随着土地的整体流转,村民们不必守着自己人均不到一亩的田地生活了。如今的朱营村,700多户群众有了自己的小轿车,一些村民家,还不止一两辆。而且,村里也有了每年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这些集体收入,又公开透明地为群众修路、修下水道,为“五保”老人建敬老院,对学校进行改扩建等提供支出……

“‘4 2’,看似几道简单的程序,实质是从头到尾不断地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他们想通了、支持了,俺们村里的啥工作都没难度了。”朱志华说。

搜索更多有关“一口气看完村庄系列:俺村,42”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