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推荐有内涵 半部好剧,现象频发狗血套路能否少些
半部好剧,已成为当下不少国产剧的通病。在国产剧吐槽集中地的社交平台豆瓣,“狗血”和“套路”几乎成了观众评价国产热播剧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从《下一站是幸福》《三十而已》到正在热播的《以家人之名》,观众们刚想夸几句题材不错,没想到很快就被打脸。在现实主义创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剧集却越来越容易高开低走,陷入烂尾概率大增的尴尬。
今年井喷的女性题材剧恰恰成为烂尾的高发地,说好的女性独立,追求自我,可“撕小三”的情节倒成了标配。一些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情绪化追剧”,无形中对这种套路化的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品。前两年《我的前半生》里的饰演高段位“小三”凌玲的吴越在微博被千夫所指,这次《三十而已》里饰演“小三”林有有的年轻演员张月依然被骂得体无完肤。
“撕小三”一时爽,恰恰暴露出一些女性题材剧在创作上的贫瘠,而剧情走向往往归于大团圆结局,更造成了逻辑上极大割裂,创作者的“编码”与观众的“解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倒是最近一部套着悬疑剧外壳的《摩天大楼》令人眼前一亮——剧集前半段对于女性的叙述都是刻板印象:拜金母女两代人、情感纠纷、包小三、女性相互瞧不上,没想到后半段则彻底反转,为观众开启了一个女性互助的故事,上一代女性在互助,年轻一代女性依然在互助。
当下被资本逻辑绑架的电视剧创作,体现出了强烈的逐利属性。为了追求高关注度,满足电视剧开篇“七分钟定生死”的收视法则,出品方将极致高潮前置,而后面应该推向高潮的情节则无潮可推,自然造成情节坍塌和烂尾。而选择一个特别劲爆、反常规的结局,还是平庸些的结局,其实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极难做出的选择,更多的出品方选择了后者,宁愿求稳,也不愿意拿投资人的钱冒险。
“批量”生产烂尾剧,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大忌。特别需要警惕一个创作陷阱,就是话题先行、话题堆砌式的创作观。剧作最为核心的还是人物,人物的弧光和剧情的设置,剧作要从人物和剧情来生根并往下推进,如果舍本逐末,只想着要靠什么话题能引爆来倒推,这种流量思维会让作品沦为功利肤浅的“配方剧”。女性题材剧的“撕小三”已经被用滥了,但愿如果有男性题材剧涌现的时候,别再出现什么“霸道总裁”的油腻桥段辣观众的眼睛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颢哲
编辑:金力维
流程编辑:郭丹
推荐
- 1狗狗临死之前最明显的征兆 狗狗出生就被腐蚀性液体浇头211
- 2无毛猫除了猫癣还有什么?爱猫却猫毛过敏福利来了100
- 3属鸡的生肖配什么生肖最好?生肖分析,男女434
- 4为什么不建议打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国内唯一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来了400
- 5如何判断幼犬串串狗属于哪个品种?别再嫌弃串串狗这些优点353
- 6巧学这六招纠正猫咪的坏习惯:这些伤害猫咪的做法每个都149
- 7轮胎白色的和反光的有什么区别?车有各种颜色供人选择327
- 8怎么设置一条网线连多个路由器?怎么让一条网线下的两个路由器都能实现在上网的设置方式你知道吗133
- 9养狗狗的亲们要善待自己的狗狗:狗狗的哪些动作是在邀请你一起玩耍442
- 10土拨鼠之日感悟:土拨鼠之日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