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物组培实验室规划建设:男子十堰大山里建起湖北首个娃娃鱼院士工作站
冬天里的娃娃鱼也“贪吃”。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王涛 张正玉
驱车沿蜿蜒山路到茅箭区茅塔乡坪子村凳子沟口,通组公路走到了尽头。
“沿着这条沟往上5公里可到山顶,这条海拔落差约1300米的沟里,我建了17个娃娃鱼养殖点。”1月13日,茅塔乡娃娃鱼养殖能手王臣斐带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参观。
沿途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沟两侧没有游步道,只有村民上山踩出的便道,随着村民外迁,野草疯长,遮住了路面,即使是寒冬,山里仍然处处布绿。
王臣斐介绍,沟口海拔三四百米,植被非常好,沟里山泉流淌,是养殖娃娃鱼的天然基地。
徒步半个小时,来到第一个养殖点。倚沟而建的养殖池,溪水穿池而过但不见一条鱼,当王臣斐拿出竹棍敲击池里石头,奇怪的一幕发生了,一个灰花色的家伙探头探脑地从石缝里缓缓钻出,足有十来斤重,不疾不缓地咬住王臣斐丢进水里一条1斤多重的翘嘴鲌……
“这些鱼都是生态放养,和野生的相比,就是它们比较习惯等着喂食长得更快。”王臣斐说,娃娃鱼对环境相当敏感,稍有不慎就会感染虹彩病毒,甚至导致区域性绝迹。
娃娃鱼是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也是国家野生二级保护动物,可食用、制药、用于加工成化妆品等,10年前市场价格达到顶峰,每斤2000余元,后一路下滑至如今的市场价每斤不足百元。
王臣斐入行养殖较早,捞到第一桶金后,虽然目前行情不好,但他一直坚持,并开启了保护模式。在他的努力下,2016年底与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合作,在茅箭区建立全省首个娃娃鱼院士工作站,并从云南、贵州等8个省引来15个原始品系娃娃鱼,从遗传学角度开展科学研究。
“目前我们在选址、配种、护卵、喂食等环节把握不错,接下来就是让娃娃鱼游进沟里自然生存。”王臣斐表示,他开春后往凳子沟投入千余尾娃娃鱼,如果两三年后,沟里还会像几十年前那样存活一批野生娃娃鱼,野生养殖就算成功,他有信心见证那个美好时刻。
来源:湖北日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