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原因是什么?狸猫换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狸猫换太子》在我国民间文学中很出名,故事剧情大致如下: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年长无子,他的两个妃子刘妃与李妃同时怀了身孕。真宗召见二人,各赐信物,并声明哪个生了儿子就立谁为皇后。生性阴险的刘妃在太监郭槐的帮助下,把李妃生下的孩子换成了剥了皮的狸猫,命承御寇珠将孩子抛人九曲桥下淹死。
寇珠不忍,求计于太监陈琳,将太子藏入妆盒,密送八贤王赵德芳处抚养。刘妃诬告李妃产下妖摩,于是真宗将李妃贬入冷宫,册封刘妃为皇后。郭槐告发寇珠与陈琳在九曲桥私会,刘皇后命陈琳拷问寇珠,寇珠不屈,触柱而亡。刘皇后又命郭槐火烧冷官,李妃被内监救出,流落民间。
18年后,真宗死,李妃之子赵祯即位为仁宗,包拯至陈州赈济,李妃鸣冤,包拯受状查明沉冤。仁宗斩郭槐,贬刘大后,迎母亲回官,母子团聚,“狸猫换太子”真相大自。
总之,《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流传大江南北,人们津津乐道、信之不疑,原因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确实有踪迹可寻。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名号特置,实有其人。李宸妃只是章献皇后身边一名待女,每天负责铺床、叠被等杂事。李妃肤色如玉、庄重寡言,所以真宗皇帝对其一见倾心。不过,李妃怀孕生下仁宗后,只得了一个“婉仪”的名分,地位卑微。更可怜的是,仁宗在襁褓中就离开生母,由杨淑妃抚养。仁宗从小称刘氏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在他眼中,刘氏就是自己母亲。真宗死后,李妃为真宗守陵,进位为妃,不久即病逝,死时年仅46岁。仁宗继位却没有亲政,朝政大权掌握在章献太后手中。对于仁宗的身世,宫中虽然有人知道事情始末,却因畏惧太后,无人敢言。章献在世时,仁宗始终不知自己生母已死。章献死后,燕王赵元俨才把事情真相告诉仁宗。
历史记载,赵元俨说出真相的同时,还怀疑李宸妃“死以非命”。仁宗皇闻此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心情激荡、悲痛万分。他数日不理朝政,下诏书自责未尽生养死葬之孝心,并追封生母为皇大后,谥号为“庄毅”(后改为“章毅”),主持迁葬母亲的仪式。开棺证明,李宸妃并不是“死以非命”。
然而,传奇故事并没有完全脱离真实的历史:历史上有刘妃其人,且与宋仁宗生母确实有过纠葛。当然,用狸猫换太子则完全是文学创作者的天马行空。
李宸妃跌宕起伏的历史,本来就是非常好的传奇文学素材,戏剧创作者自然不会错过。胡适先生曾感慨:“这样的大案子自然最容易流传,最容易变成街谈巷议的资料。”尽管李宸妃并不是“死以非命”,但这四个字却为后世话本和戏剧的作者们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戏曲编著者为了令作品臻于完美,“有意驾虚”,往往不是格之以理,而是会之以情。《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流传颇广,正是因为剧作者创作时不拘泥于历史,成功用艺术弥补了历史导致的缺憾,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心理预期。
《狸猫换太子》传奇另一不真实之处是包拯的出现和参与。真正的包公虽然也曾经断过狱,但却是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的,并没有涉及仁宗皇帝、李宸妃与刘妃之间的事件。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颂包公为官刚正、执法严峻,杂剧戏曲将其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其也融入这个故事,使观众误以为这就是历史。
推荐
宠物
- 1哈士奇阿拉斯加萨摩耶谁最傻 狗中三傻,哈士奇阿拉斯加308
- 2嫌弃猫屎臭的铲屎官适合养猫吗?6年铲屎官的灵魂拷问,娇生惯养152
- 3如何判断流浪狗长大会不会地包天?1分钟读懂流浪狗它也会被雨淋458
- 4狗最怕冷地方是哪个部位?狗狗身上调节体温的汗腺主要分布在哪里246
- 5德牧幼犬乱拉屎怎么办啊?德牧拉肚子可以吃土霉素吗139
- 6如何纠正狗狗抱腿的习惯?怎样抱狗狗让它觉得舒服391
- 7怎样根据鸽子的遗传特征进行育种,两分钟学会鸽子选种育种方法262
- 8金毛狗多大可以训练说话 金毛习惯用嘴管理小鸡446
- 9经常打肉毒杆菌的后果,打了没事,吃了有事又爱又怕的肉毒杆菌357
- 10高速偶遇一车狗关在笼子里,路边偶遇驾驶汪背靠座椅目光忧郁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