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什么没在12生肖里鼠却是第一?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出生时间,那就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时方法,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每个人出生的年份都对应着一个生肖动物,这个动物不仅代表了人的年龄,也代表了人的性格和命运。那么,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呢?它们又有什么含义和文化意义呢?本文将带你探秘这一中国特色文化现象。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帝要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宫廷守卫,于是他让所有的动物都来参加比赛。比赛的规则是,谁先到达天帝宫殿的对岸,谁就能得到一个位置。
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猫让老鼠帮它报名,但老鼠却忘了。比赛开始了,老鼠跳到了牛的背上,牛跑得很快,老鼠趁机跳到了河对岸,成为了第一个到达的动物。牛紧随其后,排在了第二位。
老虎和龙分别是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他们也不甘落后,分别排在了第三位和第四位。兔子认为自己比龙跑得快,就挑战了龙。他们决定用河水作为终点,兔子用自己灵巧的跳跃,在河中的石头上一跃而过,抢在了龙之前,排在了第五位。
龙只好屈居第六位。蛇也想赶上龙,就偷偷地缠在了马的蹄子上。当马发现蛇时,吓得一跳,让蛇先过了河,排在了第七位。马只好排在第八位。羊、猴和鸡互相帮助,一起渡过了河,分别排在了第九位、第十位和第十一位。狗本来可以跑得很快,但它看到河水太清澈,就忍不住停下来洗澡和玩耍,所以落在了最后。最后一名是猪,它睡过头了,才慢慢地赶来,勉强排在了第十二位。
就这样,十二生肖的顺序就确定了。这个顺序不仅反映了动物们的特点和能力,也反映了人们对动物们的观察和理解。古人还根据动物们的活动时间,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生肖来表示。
这些时辰和生肖分别是:子时(23:00-01:00)属鼠、丑时(01:00-03:00)属牛、寅时(03:00-05:00)属虎、卯时(05:00-07:00)属兔、辰时(07:00-09:00)属龙、巳时(09:00-11:00)属蛇、午时(11:00-13:00)属马、未时(13:00-15:00)属羊、申时(15:00-17:00)属猴、酉时(17:00-19:00)属鸡、戌时(19:00-21:00)属狗、亥时(21:00-23:00)属猪。
这些时辰和生肖也有各自的象征意义,例如,子时是天地混沌之时,鼠能在黑暗中咬出一条路,象征着开天辟地的创造力;午时是太阳最高的时候,马能在烈日下奔跑,象征着勇敢和进取的精神;亥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猪能安稳地睡觉,象征着平和和满足的心态。
然而,有一种动物却没有被列入十二生肖,那就是猫。猫原产于埃及,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被引入中国的,民间传说可能是唐僧去取经时带回的猫。
中国人在那时起才开始饲养家猫,但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猫的记载。而经调查,学者们认为记载中的猫都是野猫。家猫应该是在汉明帝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它们仍然是贵族饲养的宠物。直到唐代,家猫养殖才得以普及,猫的品种也丰富了。
显而易见,猫很早就出现在了历史记载之中,十二生肖也大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这样一来,古来无猫的说法就充满了漏洞。
因此,有人推测,当十二生肖出现时,猫和老虎都是野生动物。他们看起来很相似,通常被认为是同一个祖先。
因为老虎已经被列入了十二生肖,所以没有必要把它的同宗也排在十二生肖之上。到目前为止,人们经常用民间传说来回答为什么猫不在十二生肖中的问题。此时,科学解释可能已经淹没在浩瀚的传说中。
除了民间传说,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来解释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一种说法是星宿说,认为十二生肖与二十八星宿有对应关系。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都代表一种动物。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份,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
例如,亢金龙对应辰龙;角木蛟对应卯兔;氐土貉对应丑牛等。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天文依据,但也有一些附会之嫌,因为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另一种说法是岁星说,认为十二生肖与木星运行周期有关。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
有人认为每十二年,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生态依据,但也有一些主观臆断之嫌,因为动物的兴衰与多种因素有关,不一定与木星运行周期完全吻合。
还有一种说法是图腾说,认为十二生肖与原始民族的动物崇拜有关。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
《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古代各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例如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
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见。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
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民族学依据,但也有一些历史漏洞之嫌,因为十二生肖并不完全符合各族图腾的分布和特征。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它们都反映了古人对天文、地理、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但是,它们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疑问,难以给出一个确切和全面的答案。或许,十二生肖并不是由一个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或许,十二生肖也并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或许,十二生肖也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体系,而是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无论如何,十二生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独特标志。
十二生肖不仅是每个人出生年份的标记,也是每个人相伴一生的吉祥物,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十二生肖还影响着人们的命理、婚配、性格等方面,形成了一种观念阐释系统。十二生肖还催生了大量的文学、艺术、民俗等作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十二生肖的文化意义,也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的文化财富。
感谢您的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更多内容请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