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土鸡刚出壳怎么喂养和防疫?土鸡脱温以后不知道怎么管理

人气:130 ℃/2024-06-22 14:10:00

育雏期间,养殖户管理都很仔细,脱温以后,逐渐进入粗放管理,很多养殖户慢慢找不到管理重心了。

我们在一线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刚脱温的鸡群是正常,随着时间增加,鸡群在育成期,甚至育肥期的时候,开始出现零星死亡,投药效果不理想,病情很难控制。这个时候鸡已经逐渐达到出栏标准,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但是很多养殖户却束手无策。

养殖户面临的问题:

养殖户都知道散养鸡在开放的环境下饲喂,最严重的就是肠道疾病,经常会看到鸡群拉白色,红色,甚至黑色的粪便。

鸡群出现异常的粪便,是鸡群发病的信号。但是鸡群出现这样的粪便并不致死,投药效果又不理想,所以很多养殖户就开始忽略这块,导致后期病入膏肓的鸡开始死亡,无法控制。

散养鸡如果不控制肠道疾病,任其发展,后期会导致鸡零星死亡,控制又很容易反复发作,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从而陷入一个死循环。

病因分析:

正常的鸡,在30日龄以后,慢慢就会对场地中的球虫等病原菌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发病率会逐渐降低,即使发病,也很容易通过药物来控制。

如果场地中肠炎,球虫频繁,投药就管用,停药就反复,更多是因为肠道黏膜受损。

当鸡的肠道在其他因素的刺激下,不断产生伤口,给球虫的虫卵提供良好的着床环境,球虫开始在肠道生长,造成肠道黏膜增生,脱落,进而给梭菌等厌氧菌提供生长环境,逐渐形成坏死性肠炎,同时分泌大量内毒素,鸡体出现蓄积中毒,最后才出现死亡。

在一线实际情况中,造成这种肠道不断出现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脱温鸡的防治重心也是这两点:

1 寄生虫。

鸡在开放环境下采食,摄入的食物可能大量的线虫,绦虫的虫卵。成虫在鸡体繁殖,虫卵排泄出来,继续污染场地。因此饲养周期越久的场地,寄生虫问题越严重。

当线虫等寄生虫在肠道附着生长,在其活动过程中,会造成机械损伤,破坏肠道壁的完整性,同时它们会分泌内毒素,是鸡的肠道难以恢复自我修复。

这样的鸡外在表现就是拉花花绿绿的粪便,鸡体消瘦,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误诊成为肠炎等疾病,投药控制了炎症,就会缓解,停药就会复发。

控制思路:

脱温鸡在开放环境下,就开始需要进行驱虫管理。我们在一线中主要用左旋咪唑,芬苯达唑等药物进行控制。

根据鸡场使用年限,来调整控制方案。使用三年以上的老鸡场,我们会在45日龄左右开始驱虫,第一次驱虫间隔7天以后,再次驱虫,这样驱虫更彻底,鸡的粪便中携带的虫卵数量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后每间隔一个月驱虫一次。

如果是新场地,可以在55日龄左右开始给鸡群驱虫,第一次驱虫间隔7天以后,再次驱虫。以后每间隔四十天左右,驱虫一次,来减少寄生虫对鸡群的影响。

2 霉菌。

开放性的环境下,霉变腐烂的食物,污水,会导致鸡群摄入大量的霉菌。我们在一线有时候会遇到部分鸡,解剖以后整个肌胃因为霉菌滋生已经烂掉的情况。

霉菌进入鸡体以后,特别是在肠道,会造成肠道黏膜受损,同时分泌大量的内毒素,导致鸡出现免疫抑制,肝功能受损等问题。

这样的鸡在后期就会表现抵抗力下降,肠道病高发,同时伴随出现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部分死亡的鸡,解剖肝脏已经完全坏死,这样的病情已经很难控制。

控制思路:

我们在一线中对于这样情况主要是减少霉菌来降低发病。脱温以后的鸡,每个月用硫酸铜饮水一次,硫酸铜对黄曲霉菌等控制效果非常好。硫酸铜用量万分之一,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饮水6~8小时,可以有效的杀灭体内部分霉菌。

通过我们在一线的实际使用效果,定期驱虫和硫酸铜的使用,同时配合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减少鸡的场地病发病率。一个批次4个月为界限,可以减少两次的肠道药,球虫药的使用。如果是肠道病高发的地方,效果更明显。

#谷丰计划#

禽病交流,关注私信

往期精选:

搜索更多有关“土鸡刚出壳怎么喂养和防疫?土鸡脱温以后不知道怎么管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