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智能座舱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座舱场景多元化的今天

人气:488 ℃/2025-03-26 06:58:11

Part 1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出自电影《流浪地球》的一句“魔性”口号,却道出汽车驾驶中最重要的一点——安全。

回眸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史,在汽车发明之后的50年左右,“汽车安全”这一课题才真正被予以重视。1939年,被誉为“安全之父”的巴恩伊研究车身设计,他认为这是决定汽车被动安全的关键,由此对转向系统、转向柱、转向盘、底盘及车身进行改良。20世纪40年,沃尔沃汽车安全设计启航,于1959年推出三点式安全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汽车行驶速度提高后所带来的安全问题。1953年,“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置”这一产品设计理念被提出,但该设计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直至20世纪80年代,奔驰才在部分车辆上安装安全气囊,自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时光流转数十年,诸如安全气囊、安全带之类的部件,如今已成为每辆车的标配。然而,即使在反复强调驾驶安全、不断提高安全保护技术的今天,关于交通事故的数据依然可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道路事故,每年数千万人在车祸中受伤或致残。而中国,作为交通出行大国,因驾驶安全问题而伤亡的人数可想而知有多么庞大。

为了保障驾乘者的生命安全,也为了创造安全、智能、舒适等特性兼具的汽车,业界围绕安全保护技术进一步展开探索。尤其是随着智能驾驶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汽车内的自由度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少,也由此产生更随性的大角度坐姿、躺姿,由此产生的疑问是,安全保护的切入点,究竟要落在何处?

对此,延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在哪里,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就在哪里。

延锋国际首席执行官陆凯

延锋国际首席执行官陆凯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会放缓。今天,除了驾驶速度得到满足外,人们又对车辆产生更高的要求,渴望获得更舒适、更安全、更智能的驾乘体验,甚至是无人驾驶。面对这样的技术进步,我们不断探索安全保护的答案,最终聚焦于汽车座椅。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应当紧随驾乘者,尤其是在座舱场景多元化的今天,汽车座椅理应承载保护生命的功能,而这也是延锋推出座椅集成安全解决方案的缘由之一。”

Part 2

在谈论座椅集成安全技术之前,我们先来讲讲其背后的故事。

从法规层面看,普通坐姿的安全保护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所有C-NCAP试验都有设置标准,在直立坐姿情况下并不存在问题。但是,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早在35年前就发现,在座椅调角器大角度下,碰撞对于乘员的伤害最严重,可惜始终没有摸索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今时今日,座舱场景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超乎想象,工作场景、娱乐场景、家庭场景等层出不穷。座椅靠背的大角度躺倒调节,如零重力、躺倒坐姿等,以及座椅移动轨迹,如旋转、长距离滑动等,都与传统座舱迥异。座椅在座舱内的灵活度越来越大,所有乘员都可能以不同坐姿,或躺倒、或转身,坐在同一辆车内。

身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延锋也紧随行业趋势、洞悉消费者需求,进行了一系列产品开发,如长滑轨、零压座椅等。尤其是延锋首创的高科技零压座椅,能够在零压姿势下为乘员的身体提供均匀、舒适的支撑。当然,这也是更大的移动空间下,非常典型的大角度坐姿。

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

“我们创造了各种智能座舱场景,也在积极探索这些场景下的安全保护。滑轨长了,移动空间大了,传统B柱上的安全带提供的保护不再那么有效;大角度坐姿下,原来的气囊保护效果也可能不如从前。延锋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座椅保护措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尤其是当零压座椅、大场景移动变成车辆的新亮点与卖点,延锋愿意立足于新场景的安全保护,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如是所言。

自2020年起,延锋开始研究满足未来出行需求的安全解决方案。3年时光既短暂又漫长,延锋通过730多次仿真、700多次物理试验,最终在大角度躺倒正向坐姿状态下的碰撞保护方面取得进展,并获得60多项相关发明专利。在近期举行的智能座舱新场景-座椅集成安全技术发布会上,延锋发布面向未来移动出行的突破性座椅集成安全技术(Safe Unit)。该技术汇集了一揽子座椅集成安全方案,由多个创新部件形成一整套安全措施,可有效降低大角度躺倒正向坐姿下碰撞产生的伤害。

延锋的“解题思路”,尽数写于其中。

Part 3

延锋打磨座椅集成安全技术的同时,也为未来的汽车安全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从技术层面看,延锋座椅集成安全技术汇集了Pre-Crash座椅快速回复、座椅随动机构(FUS)、座椅集成安全带(ABTS)、坐垫气囊(BAB)、头套式安全气囊(HAB)等技术,旨在发生正面、侧面、小偏置碰撞及翻滚事故时,对从标准坐姿到大角度躺倒各个正向姿态下的乘员提供全方位保护。

延锋Safe Unit

Pre-Crash座椅快速回复: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根据车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或自动驾驶系统(SDS)发出信号,座椅快速回复功能将座椅在碰撞前短时间内,从大角度姿态调整至满足乘员保护的姿态。

Pre-Crash

座椅随动机构(FUS):当ADAS或SDS未能准确预测出碰撞,或车辆不具备预碰撞功能时,碰撞发生后,在大角度坐姿或躺姿下,随动机构让座椅按照既定路线回到合适靠背角度,通过优化坐姿提高对乘员的约束保护。

座椅集成安全带(ABTS):通过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实现不同座椅靠背角度下更贴合人体姿态的安全带锁止功能,为乘员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坐垫气囊(BAB):预埋在座椅坐垫前端,能在碰撞早期打开,有效减少乘员惯性前冲,以抵消腰椎力、缓解上躯干的碰撞能量,降低乘员腰椎压力而导致的伤害。

头套式安全气囊(HAB):以全新的气囊造型设计打破传统,一种完全集成在座椅上的全包裹安全气囊,能在多种不同碰撞场景下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头、颈、胸等关键部位。

“未来智驾场景下的安全保护,是汽车智能化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必须解决的难题。任何智能、舒适、个性化的座舱环境,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倪嘉文表示,多年来,延锋以创新产品及技术竭尽所能地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此次发布的座椅集成安全技术,更是组织架构调整之后的延锋,发挥跨业务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协同将座椅和安全技术整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更符合未来出行需要的安全解决方案。

诚如陆凯所言:“智能座舱涵盖功能、安全、情感、交互、舒适等特性,但安全是1,其余为0,没有这个1,智能座舱将变得毫无意义。”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座椅集成安全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延锋不仅集技术之大成,提高驾乘安全性,同时也以行动号召汽车行业参与者共谋良策,为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全保护方案,共塑美好的未来出行。

搜索更多有关“智能座舱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座舱场景多元化的今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