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猪痢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猪病系列讲解之猪痢疾

人气:161 ℃/2025-05-03 13:59:34

概况

猪痢疾曾称为血痢、黏液出血性腹泻或弧菌性痢疾,是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腹泻,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本病可致病猪死亡,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病原学

猪痢疾短螺旋体,形态及染色:有4~6个弯曲,两端尖锐,呈螺丝线状,能活泼运动,G-。

培养:严格厌氧,对培养基要求严格,在一个大气压80﹪H2、20﹪CO2,以钯为催化剂的厌氧罐内培养。含血液的特殊培养基上产生明显的β溶血。

抵抗力:对外界自然的抵抗力较强,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能迅速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易感性:本病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以7~12周龄保育猪发病较多。

传染源及途径:病猪、临床康复猪(可带菌数月)和无症状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粪便排菌,病原污染环境、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特点:

①本病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本病一旦传入很难消清。

②各种应激因素,如阴雨潮湿、猪舍积粪、气候多变、拥挤、长途运输及饲料突变,均可使本病发生和流行。

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粪便变软,表面附有条状粘液。

随着病情发展,粪便恶臭,内混有粘液、血液及纤维素碎片,体温升高至40~40.5℃。

病猪弓背吊腹,脱水,消瘦,最后虚弱而死亡。转为慢性者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

病理变化

主要局限于大肠,分界明显。

大肠粘膜肿胀,并覆盖着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严重者粘膜表面坏死,形成假膜。

大肠内容物稀薄,并混有粘液、血液和组织碎片。

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仔猪黄白痢、猪瘟、鞭虫病等相区别。

实验室检查常用镜检法:取新鲜粪便(最好为带血的粘液)或大肠粘膜直接抹片,每片至少观察10各视野,当多数视野中由3条以上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时,可判为猪痢疾。

注意慢性型及用药后的病例检出率较低,有条件者可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防治

本病尚无可用的疫苗,主要靠综合性防疫措施。

发病猪药物治疗有较好效果,但易复发、易耐药。常用药:痢菌净、土霉素、氟派酸、杆菌肽、新霉素等。

搜索更多有关“猪痢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猪病系列讲解之猪痢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