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驯服恶犬记录 史前人群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被发现
跟踪科研成果,掌握最新动态!
1 家犬的摇尾行为
动物行为是大脑功能的展示。传统的动物行为分析主要基于影像采集和运动特征的人工分析,因而分析的精度低,效率也低。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姿态估计、三维重建和行为识别方面取得了发展,为探究不同动物和在不同条件下的动物行为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社会行为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颇为重要。社会行为涉及物种内的互动与跨物种间的互动。家犬的尾巴摇摆是在犬与犬、犬与人之间互动的重要社会行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清团队联合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余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蔚鹏飞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追踪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家犬与人互动过程中家犬尾巴的运动轨迹。研究显示,与人类个体的特征指纹和步态相似,每只家犬均表现出独特而稳定的摇尾特征。在三天的家犬与人互动过程中,尾巴摆动逐渐从自身左侧向右侧偏移,表明家犬尾巴摇摆的偏侧化是一个代表社会熟悉程度的敏感指标。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狗的尾巴摇摆偏左,而与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的摇摆偏右。此外,该研究首次发现,家犬尾巴摇摆由具有稳定摇摆轨迹的吸引子状态和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构成。
该研究揭示了家犬在与人类互动过程中尾巴摇摆行为的复杂特征和组成规律,为探索家犬的社会行为和潜在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特有的实验范式。
内容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207/t20220729_4843350.shtml
2
史前人群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被发现
鸟类是现代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然而,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史前遗址出土的鸟类骨骼极为稀少。这或与鸟类的骨骼相对纤薄而难以在遗址中保存下来有关,又或与鸟类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乃至古人类狩猎技术发展有密切联系。近30多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即与鸟类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在营养物质的开发利用之外,史前人群将鸟类的羽毛和爪子制成装饰品、肢骨制成工具和乐器等。然而,上述研究工作大都局限于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和西亚,而在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乃至东亚却鲜有鸟类与史前人类关系的研究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团队副研究员张乐等对水洞沟第12地点出土的414件鸟类骨骼开展了埋藏学研究,古人类在鸟类骨骼表面造成的切割、敲砸、烧烤与劈裂等痕迹主要分布于鸡形目的多肉部位(如肱骨的近端、股骨和胫骨等)以及猛禽类前肢的肢端部分。这表明水洞沟先民可能对前者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营养性利用,而对后者则进行了获取羽毛的处理。水洞沟第12地点古人类在鸟类捕猎技术、营养物质开发及非营养性物质利用等方面均与同时期欧洲和西亚地区的考古记录较为相似。该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內古人类与鸟类关系的探讨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区域性案例,水洞沟先民以鸟类羽毛作为装饰品的科学发现则为“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增加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内涵。
内容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208/t20220804_4843943.shtml
3 在心脏里建起一座生理性“发电站”
心脏起搏器是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的“救命神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设备,通过释放电池中的电能,借助植入到心肌的电极来激活心肌细胞,从而治疗严重的心动过缓等相关疾病。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目前全球约有300万人使用心脏起搏器,每年约有60万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并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现行通用的心脏起搏器,依靠的是纯锂电池发电,电池体积较大,且电池耗尽后,还需要重新手术更换。
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推进交叉融合创新,组建联合研究团队探索出将超微型、可自供电的一体化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A-PENG),应用于心脏希氏束生理性起搏。这项最新的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成果,探索了自供电技术用于心脏希氏束生理性起搏从而防治心动过缓的临床应用前景。
内容来源:
https://news.whu.edu.cn/info/1015/67632.htm
4 下一代低碳排放的除湿空调
空调的大量使用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平衡构成了巨大负担。当前和未来全球湿度对与空调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大影响,将潜热负荷(湿度)与显热负荷(温度)分开的解耦处理,通过吸附材料控制湿度和潜热负荷,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尤其是在炎热和潮湿的气候地区。目前,对于空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碳减排具有迫切需求。将空气中的水分(湿度)分离出来,将有效减少空调运行负荷,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利用水蒸气吸附/吸收材料来捕获空气中的水蒸气,不需要消耗额外能量的分离湿负荷。而在高温驱动下,吸附材料释放水分,实现解吸和再生。该再生过程可以采用低品位能源(余热),甚至太阳能驱动,进而降低能耗及碳排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领衔的“能源-水-空气” 交叉学科创新团队从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空调的减碳目标出发,结合吸附式空气取水领域的吸附材料设计的最新进展,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固体吸附除湿材料用于下一代高效低碳除湿空调在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方面的挑战和机遇。这种从材料到工程、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面跨学科、跨行业发展,可以使得基于吸附剂除湿的下一代空调成为替代传统空调的新型方式,实现空气中湿度负荷的智能处理,减轻空调对温室气体碳排放的影响。
内容来源: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20722/173163.html
5 甜樱桃果实中的“双胞胎”
水果生产中“双胞胎”果实又叫“双子果”,属于畸形果和残次果。甜樱桃生产中,“双子果”的出现是生产中的四大生产难题之一。“双子果”影响果实外观及商品价值,严重阻碍了设施大棚生产以及暖温地区的高效生产。前期研究发现,在6月至8月期间的高温胁迫可导致果树出现“双子果”,而恰恰此期间为甜樱桃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且与高温和品种的差异密切相关。目前为止,甜樱桃花芽发育响应高温胁迫,形成双雌蕊及最终表现为“双子果”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核果类栽培与育种研究室张才喜团队研究分析了未来的气候变化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双子果”的发生率,探讨PavFUL基因与“双子果”形成的机理。为探索果树“双子果”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选育适合高温栽培条件的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预计未来高温风险将增加,“双子果”现象会更加严重,需要及时研发新品种和新技术加以应对。目前,在花芽分化期通过人工遮阳,降低最高气温,可以减少双雌蕊的发生。遮阳 雾化处理在降低温度和双雌蕊形成方面显示出更有效的结果。
内容来源: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20719/173066.html
排版 | 弢弢
审核 | 六朵 苍翼蝴蝶 陨石
推荐
- 1小猫体内有寄生虫是怎么来的?女孩养猫得了裂头蚴家长迁怒于家中小猫287
- 2小猫为什么不喜欢人抱着还不走开?小猫不喜欢人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242
- 3为啥龙虾尾比冷冻小龙虾便宜:为啥虾尾比小龙虾还便宜169
- 4狗的哪些行为可以表现出它很忠诚?最,忠心的7种狗狗175
- 5吃了鱼生以后 预防肝吸虫:健康科普堂,鱼生虽味美413
- 6民间狗王故事大全 故事民间故事之一对狗牙394
- 7怎么判断哈士奇是不是健康的?就能看出哪只哈士奇比较纯183
- 8从小养到大的橘猫怎么都养不熟?告诉你一个秘密,养猫最好养大橘猫254
- 9俄料大全及价格:粉丝要花两万买好俄料317
- 10南阳理工大学学生校内虐猫被处分,大连一高校男生从7楼寝室扔下宠物狗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