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症儿童最佳干预时间 为什么孤独症儿童喜欢捂耳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孤独症儿童,它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在3岁以前,核心障碍为社会交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联合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大概有超7000万人正遭受孤独症的困扰。约合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病。中国则有1300万孤独症患者,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300万人。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类型之一。这是一种严重的身体和精神发育障碍,始于婴幼儿。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言语交流异常,兴趣有限,行为刻板。大多数孩子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大脑发育迟缓。
为什么说孤独症儿童喜欢捂耳朵,如何应对这一行为?
首先捂耳朵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常人听到难以忍受的音量或者不舒服的声音都会捂住耳朵。孤独症患者通常伴有共病“听力敏感”,这是孤独症或发育障碍的典型表现。他们的耳朵往往比正常人更“敏感”,捂耳朵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只有弄清楚捂耳朵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孤独症或发育障碍的特征:捂耳朵
捂耳朵的原因
孤独症和发育障碍儿童的特点是听到不舒服的声音时会捂住耳朵,如“听觉敏感”、“声音辨别困难”、“感到焦虑和紧张”等。
听觉敏感
是耳朵的感觉比平时更敏感,所以比正常人听到的声音更大。有时候不仅仅是声音大,听到的声音令人不愉快,或者听到的声音与你不喜欢的东西有关,以至于需要捂住耳朵来阻止它。
辨别声音有困难
这类孤独症儿童除了听觉敏感外,还可能有听力或言语障碍。即使是普通人在和朋友聊天,也能分辨出朋友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所以能和朋友建立对话。但如果因为部分孤独症患儿无法识别语音,不仅人的声音会进入耳朵,噪音、汽车声也会进入耳朵,造成混乱和恐慌。
不舒服、焦虑或紧张
听到不喜欢的声音,很容易感到极度不适、焦虑或紧张。这种情况下可以捂耳朵或者蹲下来捂耳朵。当孤独症儿童听到使他们敏感的声音时,他们会感到焦虑或不适。家长可以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帮他们有效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可以捂住耳朵,帮他们离开或者戴上“耳机”。
捂住耳朵的方法
捂耳朵有几种方法,如“手指塞耳朵”、“手掌捂耳朵”、“耳朵折成盖”。
一般情况下,捂住耳朵会让你听不到声音,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几分钟,直到你的焦虑情绪平息下来。
如果你在一个拥挤或嘈杂的地方,你可能会捂住耳朵,直到你离开或声音停止,在此期间我们无法帮助他们。
还有一些孩子试图通过提高声音或者唱歌来消除规律,让自己听到不那么难受的声音。
消除捂耳行为
1.循序渐进,用不同的声音刺激孩子
孤独症儿童可以慢慢习惯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突然要求他们接受某种声音。如果你这样做,孩子会因为声音敏感而容易抗拒,情绪失控。
此外,孩子们也很容易写下这种抗拒的场景。当孩子再次经历同样的场景时,可能会想起他最后一次在这个地方听到让他抗拒的声音,并以失控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
要先搞清楚孩子抗拒的是哪些声音,再逐步给他们不同声音的刺激,让他们一点一点接受,避免反作用的强化。
2.有计划地提供不同的声音
有计划的给孩子提供不同的声音,比如给孩子提供一点场景声音,观察他们不同的反应。这些声音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但也要注意,当孩子皱眉或感到焦虑时,不要急于要求他们接受这样的声音,而要问他们:“你喜欢这种声音吗?”快速温柔的回应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可以练习不同的声音。
3.与儿童互动时添加不同的声音效果
每次与孤独症儿童互动时,在与他们相处时尝试加入不同的音效,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但是不要加入太多种音效,这样孩子可能会受不了,我们也很难观察到孩子在抗拒什么声音。所以可以从自然温柔的声音开始,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一点一点的加入其他种类的声音特效。
4.特定场所佩戴“耳机”
可以使用“耳塞”,“耳罩”等工具代替用手去捂耳朵的行为,也可以自行调节耳塞和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但是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工具,建议只在制定场所和特殊情况下使用。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采集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