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千山名胜公园简介 大V推荐,福州古景观
安然
嗨,我是安然,定居福州,行走中的景观人。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感兴趣,喜欢随手拍照记录生活。有空了,听我聊一聊景观、生活以及美。
微博账号:安然聊景观
微信公众号:安然聊景观
你能想象到吗
福州居然有一个
持续接待外宾
500余年的国宾馆
那么,跟着我的脚步
探访这个
曾经辉煌的
“柔远驿”
NO.
01
■ 缘起
初夏的某个周末,闲坐家中,偶然翻到一篇网文《这30个地方堪称福州秘境,去过一半算你牛!》,好奇地点开。
其中的“柔远驿”,又名“琉球馆”,迅速引起了我的兴趣。
只因我有两位大学同学S和Z,在硕士毕业后去了琉球大学交流学习。
文章提到“柔远驿”是最古老的快捷宾馆,明代至清末用于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宾客和商人。
从明洪武年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琉双方来往不断,关系十分密切。柔远驿对中琉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起了一定作用。
进一步搜索资料得知,琉球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藩属国,它是位于台湾岛东北方向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国,由36个岛屿组成。
▲ 琉球国位置示意图(源自网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决定大明王朝与琉球实现宗主国与附属国的朝贡关系后,在中琉交往中,福州扮演者重要角色。
具体来说,因琉球到中国的海上航线以到达福州最为便捷,故明政府开放福州作为中琉交往的指定口岸。
可以说福州是琉球国人登陆中国的第一站,琉球的船只漂洋过海进入闽江口,到福州水部门外河口一带停泊等待进贡。
故政府在“进贡厂”之南,特设“柔远驿”方便招待琉球宾客。明清五百多年间,中琉双方来往不断,以此为驿站。贡使往来,贸易习艺。
“柔远”取自《尚书·舜典》中的“柔远能迩”,寓意“优待远人, 以示朝廷怀柔之至意”。含有睦邻亲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理念。
原来,福州在中外交流史上曾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这足以让我这个定居在福州的人感到震惊。
据悉,目前的柔远驿经过重新修缮,被辟为福州对外友好关系史博物馆,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上网一查地址,距离我家不过2、3公里,出行柔远驿,排上日程。
NO.
02
■ 探访
又一个周末,阴天微凉不怕晒,趁兴前往柔远驿。
柔远驿位于福州南公园对面的琯后街。
远远看到了一个安静、雅致的江南小园林,接着就看到一座白墙黛瓦的方形院落,静静地伫立在市井之中。
走进可见门口横匾上书三个鎏金大字——“柔远驿”。
远远馆前立着三块石碑——分别写着“中日友好,万古长青”,“柔远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琉球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
看到“中日友好”心中不免有些苦涩,这明明是中琉友好交往的见证。
清光绪五年(1879年),因日本对琉球的吞并,中琉两国绵延五百余年的友好交往被迫中止,闽人与琉球历史上的特殊情缘也因此暂时中断。琉球被日本吞并后改为冲绳县。
原本琉球应该在二战日本战败后交由由我国管理,可惜由于美国的阻挠,民国政府的无能,阴错阳差间,没能收复琉球,至今仍被日本占领。
中日友好的石碑顶部还有“中”、“日”组合而成的logo。设计者花了心思在里面,可有些人在维护中日友好方面做得不够好。
另外两块碑就太简单了,完全没设计感。
和文保单位应该有的历史古朴感觉相差甚远。
柔远驿的建筑为坐北朝南的穿斗式杉木结构的双层楼房,一进三开间,馆四周有白墙黛瓦的封火墙围绕,避免火烧连营。
馆中只独我一人参观,保安做好登记、防疫措施,交代好网上登录信息,就安坐门前。我得以细细品味。
进门后有插屏,再后为天井,天井中有些许传统的假山、盆景。
天井两侧为偏厅及风雨走廊(网查名为“披榭”),天井后为大厅,大厅的梁上挂着“海不扬波”鎏金匾额。据说是一句古代经常出海的人们所钟爱的吉言,比喻平安无事,祈愿风平浪静。
厅中陈列着传统座椅,两侧为两个厢房,二楼还有三间房。主厅后方还有个后院。
仰视大厅,时间仿佛在此凝固,厚重的让我忍不住屏息凝神。
五间房均被开辟为展馆,馆中陈列了很多福州与海外之间外交、文化、贸易等多种珍贵资料和友好往来的实物,特别是琉球立国500年间与中国的附属与交往史。
从馆藏文物和史料中,我们可以一窥中琉两国的友好交往,感知福州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迁。
一楼西厢房是第一展厅,展示的为海外交流历史的文字和图片介绍。
二楼陈列有中琉和中日友好交流的展品,古代琉球国的赠品多在楼上展出;
一楼东厢房为第三展厅,主要展示日本冲绳县那霸市自1981年与福州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后,文化、教育、经贸等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赠送福州市的纪念品,例如冲绳的漆盘和那霸市的芭蕉布及茶具、丝织品等。
NO.
03
■ 回眸
通过展示,得知琉球人几乎是年年入贡,他们从福州出发,沿闽江而上,在浙江重新雇船,经衢江、东阳江,沿桐江、富春江和钱塘江至杭州,再由京杭大运河北上。
展品中有许多福州海运交通史中珍贵的篇章,也有不少福州历史上的骄傲值得大书特书。
细细品来,我印象深得有好几样。
其一是提到福州在汉代就是我国东南海上交通枢纽,在唐代已是我国海上交通贸易的枢纽,当时已有福州至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固定航线。
造船业也非常发达,唐代著名高僧鉴真经历过数次失败的东渡,第四次东渡日本之时,先期派人到福州置办船舶,并由此开洋。此外,宋代福州是全国造船业的中心之一。
其二是发现通过册封琉球的使者留下来的文献及地图,能清楚表明中国发现钓鱼岛的,也就是有文献证明。
其三是看了“明清时期琉球国留学生在福州学习情况表”,发现在清朝初期,就有琉球学生赴福州学习制糖及兔唇缝合术。
这让我大感意外,网上搜索起源,发现中国早在晋朝就有记载兔唇修补术,而第一个被明确记载的兔唇患者为东晋的魏咏之。
看来中国的医生还是很棒的存在,据说清朝初年,福州医生黄会友,靠着祖传的补唇奇方,专门为人疗治缺唇而远近闻名。
琉球国特意派医师过来福州学习,原本黄家密不外传的技艺,因其被琉球医师的诚恳打动,而倾囊相授。
其后,琉球医师治愈了琉球王尚益的兔唇,使中国兔唇缝合术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影响力。
其四是提到福州的周子和教授虎拳等,后被尊为其中一支“空手道”的始祖。
我随后查找资料,得知周子和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收了琉球学生上地完文为徒。
13年后,上地完文回到日本冲绳,收徒传艺,虎拳成为流行于冲绳一带的武术流派,称"上地流空手道",并传至美、加、菲、法、英、澳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84年3月3日,日本冲绳"上地流空手道"协会会长上地完英和北美洲"上地流空手道"协会会长周志玛存率领代表团来南屿寻根访祖,确认周子和为该"空手道"始祖。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以为空手道是发源于日本,其实其中一支就是源于福州,而其他也只能说源自琉球。
NO.
04
■ 回味
离开柔远驿,馆中丰富的展品让我了解到福从唐朝延续至明清时代就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口岸。
了解到福州这个现今平平无奇、低调省会城市,曾经也有如此辉煌的时刻;了解到琉球国当年也是个文明发展不错的国家。
然而展馆规模却让我有些许惊讶。
毕竟柔远驿当年可是号称“国”宾馆,曾同时接待300人到访,一进三开间的如此规模怎可实现。
带着问题,我上网搜索。
原来柔远驿的建筑在明朝规模较大,馆舍宽敞,还有天妃宫、进贡厂等附属建筑。在康熙道光年间还有增补,有63间房舍,面积不小于6000平方。除了供琉球使节和商人居住,还存放大量的贡品、商品。
大致的面貌延续到光绪五年(1876年)中琉断交。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后,柔远驿作为琉球使者驻地的功能消失。
其建筑面积渐被蚕食缩小,目前仅约为原规模十分之一,馆址在原址大门西侧,其建筑为原柔远驿建筑的一小部分。
原来如此......
NO.
05
■ 追记
在查找一段时间后,手头资料已足够让我震惊。
但考虑定居在福州,还想了解更多与福州相关的信息,于是想到了远在日本的同学S。
很好奇在冲绳那边有没有什么和福州和中国有关的信息,便打开许久没有点开的微信对话框,向S咨询相关情况。
因为二战期间的冲绳岛之战,琉球原住民应该伤亡惨重,不知道还有没有留存的遗迹。
S很热情,巧合也只有一小时时差,很快就在微信上聊起来。下面直接复制一段聊天记录。
S——琉球王国始于我们的明朝,历经大概500年到现代。一直是明清的藩属国。历史上的琉球文人几乎和我们一样能够吟诗作赋,琉球国的宰相大臣几乎全是古代的福建人。
最有名的宰相叫蔡温。所以与中华文明的交流和历史一直有详尽的历史记载。相关史迹确实有不少被战火毁掉,但还是有些存留的。
战后重建的首里城(世界文化遗产)很不幸,前两年(2019年)又再次毁于火灾。现在应该还在重建之中。
安然——世界遗产被毁真是万分可惜。象尼泊尔那样因为地震这种天灾没话说,火灾就完全是人祸了。第一次毁于战火,第二次又毁于火灾,哎!
S——王国末期,清朝势微,琉球王国实际处于日本鹿儿岛萨摩藩的支配下。琉球文化非常多元,既有类似夏威夷这样的太平洋岛国本土宗教信仰,也有中华儒家文化的渗透,更有日本大和民族的交融影响,战后一度20几年处于美军支配下,所以还有美国文化的影子。
所有这些文化元素糅合在一起,体现在琉球的饮食文化艺术传统艺能方方面面。
冲绳最有名的家庭料理苦瓜大杂烩,三枚肉(类似红烧肉),就是直接受福建饮食习惯的影响。石敢当,特大龟甲墓在冲绳也是到处都是。
安然——我看到那个三枚肉了,如果不介绍,我以为就是红烧肉了。
S——可惜现在福建人的后裔也都早已完全融入当地,改名换姓完全不懂中文了。记得上一届的冲绳县知事就是福建人后裔。
琉球王国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位置展开海上贸易活动,创建了自己繁华的文化和历史,被誉为万国津梁。又附庸于明清帝国,时常经福建上北京进贡。
首里城(类似故宫于中华)的牌匾也是乾隆的亲笔题字”中山世土“。这些历史文件在冲绳当地史馆大学之类的应该都保存的完整而详尽。但很多都是用汉字标注的日语发音,中国人也读不懂的。
冲绳人的相貌在东亚民族中非常有特色,S表示可以轻易的仅从外貌看出很多人是否有冲绳血统。
可能是多年各种混血的原因,冲绳人常出男神女神级别的超级俊男美女。金城武和安室奈美惠就是典型代表。
安然——金城武是冲绳人啊?
据说福建当时36姓宜居过去,主要是因为他们造船不行,不方便来华朝贡,因此带来一堆能工巧匠过去。也有金姓,会不会也是福建过去的人的后裔呢?
S——金城武姓金城,金城是冲绳的大姓。
安然——居然是姓金城。
通过查找资料得知:金城武的父亲、祖父世代是冲绳岛人(琉球)。金城是琉球第二大姓氏,读作かねしろ(Kaneshiro)。
1872年,日本正式宣布琉球群岛为其领土,因此许多有中华渊源的姓氏被强迫改为日本姓,譬如金城武的姓氏“金城”为冲绳“秦”姓改来。
S——民族上说冲绳人更加接近日本。冲绳方言更接近日语。类似闽南话和普通话的区别。
但他们的发展曾经受到中华文明的强大影响,现在又回归了。
不过冲绳还是太小了。到现在冲绳县总人口也才不到150万。
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人口鼎盛期人口也不超过30万。
这么一点点人哪里禁得起美中日这样的神仙打架。但这么少的人口却孕育出了异常丰富高质的传统文化。非常令我敬佩。
S——国内对冲绳不怎么了解,很多人以为当地人成天被美军和日本政府欺压民不聊生。其实冲绳是和夏威夷一样,在经济文明发展层面属于妥妥的高度发达国家水准。应该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最先进的岛屿。
安然——冲绳那边其实是靠近台湾吧,怎么会更接近日本?
好像明朝还是元朝整个台湾就叫琉球,但不知怎么后期冲绳那边叫琉球国了。
S——冲绳离台湾很近。但历史上的台湾属于非常落后的文明。甚至远远落后于琉球王国。所以冲绳还是受大和与中华文明影响。台湾和冲绳虽然近,但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台湾甚至有被称为小琉球。台湾原住民和冲绳原住民的人种民族也都不一样。冲绳人个子小而结实,大多体毛非常旺盛。女生都会有腿毛......
安然——据说当年唐鉴真去日本,也是到福州寻求制造大船,有船才能出发。但今天的福州基本看不出造船很厉害的感觉了。
如果还有琉球国,福州的存在感估计能提高不少,虽然现在也不用船运了。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
柔远驿(琉球馆)
项目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琯后街40号(南公园附近)
基本信息
柔远驿,明代时官方全称为"进贡厂柔远驿",民间又称琉球馆,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馆驿建筑,位于台江区琯后街40号,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重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明代至清末用于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宾客和商人等,琉球贡使在福州登陆后一般先住在柔远驿,再到京城觐见中国皇帝。现今,柔远驿被辟为福州对外友好关系史博物馆,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琉交往,最早可上溯至隋大业元年(605)。《隋书》中称琉球为“流求”,《元史》里则写作“瑠求”。双方的交往至明清有了很大的发展。大约1400年-1550年,琉球王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福建、台湾、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因琉球国与福州距离较近,琉球至中国间交通以直航福州港最为便捷,加之从事中琉贸易的人员很多是明初移民到琉球的福州河口人,因此前往中国的琉球朝贡团往往先在福州停靠,再前往福建市舶司所在的泉州,再至北京。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杨载出使琉球,致送国书,是为明代第一次遣琉使节。同年12月,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中国与琉球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又赐福州台江河口附近的善操舟者闽人三十六姓给琉球国。明朝至清朝,每一任的琉球国王都要接受明清朝廷的册封。
据日本学者赤岭诚纪《大航海时代的琉球》统计,明、清两代,朝廷共派遣册封使臣43名,册封琉球国国王23次。琉球国使团来琉球馆多达884次,其中,明代537次、清代347次。由于回赠的物品往往超过贡品,因此琉球对进贡乐此不疲。
因为福州是册封琉球的始发地,又是与琉球通商的唯一口岸,所以自费生都先在柔远驿(琉球馆)延师受业,读书习礼。他们与官费生不同,除儒学之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以及农业、手工业等科技和实用知识。其中学有所长,表现突出的如金锵、魏士哲等,还被誉称“福州先生”。在儒学的影响下,琉球社会安定,教育发达,与中国的贸易日益发展。
琉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但正是通过中琉友好往来,才改变琉球“缚竹为伐,不驾舟楫”的落后局面,造船业和航海商贸有了长足发展。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正是通过福州这个重要窗口,影响着琉球生活的方方面面。
转载来源:安然聊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