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关于宁氏的由来和历史:阜阳宁氏为何结缘宁老庄

人气:274 ℃/2025-04-09 07:35:34

在阜阳,以“庄”命名的乡镇有“舒庄”和“宁老庄”等地方。其中,颍泉区宁老庄镇因105国道穿境而过,为更多人熟知。明清两代的“阜阳八大家”,有“王半拉天,宁半拉城”的说法;清末民初的阜阳新八大家,有“数过周家数宁家”的社会评价。

宁老庄镇申庄村四面环水的返璞归真园。阜阳日报记者 庞诚/图

宁老庄与阜阳宁氏家族有何关联?作为阜阳十大“全国重点镇”之一,宁老庄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初春时节,记者就此做了走访调查。

曾经阜阳八大家

阜阳人习惯称颍泉区宁老庄镇为“宁老庄”“老庄”,“庄”字翘舌,用方言读起来显得特别熟悉和亲切。出城往太和方向一条直路,沿105国道行驶约15公里,就到了宁老庄镇,交通较为便利。然而,在水运发达的年代,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并没有乡镇一级的行政建制。

“如果再往前推,明代以前,连‘宁老庄’这个地名都没有。”原阜阳地区老龄办主任、87岁的宁文芝说,1990年,他主持修编了阜阳《宁氏族谱》,从一世祖宁从善在彭城卫所任士官开始,对家族历史做了详细考证。

宁文芝翻阅个人文集 阜阳日报记者 穆可亮/图

在“阜阳八大家”中,宁家一直排名第二,这个位次不显山不露水,却显示出宁氏家族从明清到民国500年间,在阜阳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时间回到明代初年,阜阳宁氏家族二世祖宁宽公辅佐燕王朱棣登上帝位,永乐元年(1403年)被封为羽林前卫指挥同知,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明宣德十年(1435年),三世祖宁端公世袭父职,调任颍川卫指挥同知,开启了宁氏家族在阜阳的繁衍历史。

开枝散叶六百年

在宁文芝个人文集《心田花》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地名“宁老庄”的由来。从三世祖开始,宁氏家族官迁颍州,四世祖、五世祖都是独子,六世祖、七世祖各有一个弟弟。当时的颍川卫,不少武官在阜阳城周边置地,阜南县许堂乡运河村的苏棚、苏庄就是颍川卫第八代指挥佥事苏昇后人的聚居地,阜阳宁氏家族也不例外。

宁老庄镇街景 阜阳日报记者 庞诚 摄

从地图上看,老泉河、颍河在中市街道白庙社区隔岸相望,最近处不足百米,宁老庄镇就处在两河夹抱的位置。“长子世袭父职,次子另谋职业,大概是在明嘉靖四年(1525年),七世祖的弟弟宁林公分家后到农村种田,地点就是现在的宁老庄。”宁文芝说,后来宁氏族人越来越多,宁老庄这个地名便诞生了。

据宁文芝考证,九世祖宁中和世袭父职,弟弟宁中立考中进士。从此,阜阳宁氏从单一武官转向文武并进,初步形成了汉公、林公、指挥、翰林四派。

宁中立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礼部郎中、尚宝司丞、大理寺左丞,是五品文官。他有6个儿子,加上九世祖宁中和的1个儿子,到十世祖的时候形成了阜阳宁氏七门。“到1990年重修阜阳《宁氏族谱》时,阜阳宁氏已经繁衍到第26代。现在,阜阳周边的宁姓人家,基本上都是我们宁家的分支。”宁文芝说。

宁老庄镇方位图

七门深耕宁老庄

明清时期,宁氏家族做官的都在阜阳城居住,是阜阳八大家之一。“没有官职的,就在七世祖开辟的庄园——宁老庄这个地方种田,宁老庄的七门也叫‘穷七门’。”宁文芝打趣说,自己就是穷七门的后裔。

1935年,阜阳宁氏家族为纪念庄园建设410周年,在宁老庄东南头偏西北方向建设了宁庙,庙会农历二月十九,第一任主持谭老凤曾在庙内办蒙学。民国时期,宁老庄属于阜阳县大田集区古城乡刘寨保,1939年兴集。

“我9岁读私塾,12岁跟母亲到龙王堂要饭,后来帮人家卖包子、油条。”宁文芝说,1948年间,宁老庄建立了乡人民政府,隶属泉阳县。1949年4月,宁老庄属于阜阳县姜堂区。1948年冬,他开始做生意,卖花生、贩香烟等。1951年,他停止经商,回老家读书,后来考上阜阳二中;1955年,初中毕业被省农业干部学校招收,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

清末古寨今犹在

1992年撤区并乡,设宁老庄和姜堂,2006年2月,姜堂并入宁老庄镇。如今的宁老庄镇,东隔颍河与伍明镇、周棚街道为邻,东南与中市街道和阜阳生态园交界,南与程集镇和阜阳西湖风景区隔泉河相望,西与闻集镇接壤,北与行流镇毗邻,区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辖内保留着不少历史遗迹,丁寨就是其中最老的一座古寨。

丁寨遗址。 阜阳日报记者 庞诚/图

在宁老庄镇申庄村文化广场南侧,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农家游项目——返璞归真园,占地约百亩。清末民初,这里有远近闻名的丁寨集,四周有寨沟抵御土匪,直至今日依然保留着当时的规模。

“我7岁坐学(读私塾),9岁改洋学(西学),10岁时全面抗战爆发,到现在都能记得。”今年94岁的姚惠艮是土生土长的丁寨人,听老辈人说,大清丙戊年(1886年)拉大马子(土匪抢劫),他们来打丁寨的时候,寨里叫丁浩波的头人带领家丁奋起反击,保住了全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航拍照片看,丁寨坐北朝南,形制规整,呈南北方向延伸的“日”字形,四周寨沟环绕。北边是较大的里寨,南头有寨门与外寨相通,南边是面积较小的外寨,东西寨门与外界相通。

丁寨中心村

百年故事说到今

“姓丁的地主都住在里寨,我们家是佃户,住在寨子四周。”记者坐上姚惠艮骑着电动三轮车,绕丁寨逛了一周,老人家一边看一边说:外寨农历三、七、九逢集,姜堂农历一、五逢集,两边是对着的。1945年以后,外寨的集市挪到姜堂,姜堂隔天逢集,开始热闹起来。

据姚惠艮回忆,解放前丁家出了两个名人,老大丁泽是阜阳县西边这一带的镇总,老二丁瑞武上过大学。丁瑞武的大儿子丁克信参加过和平解放西藏,二儿子丁克功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工作,解放军三打阜阳城时负责绘制军事地图。“解放后,丁寨的地主房屋收归国有,改成宁老庄粮站存放粮食。”姚惠艮说,以前寨沟养鱼,过年起鱼,老百姓都能分一点。

2003年以后,丁寨土地复垦,寨沟清淤后变得宽阔清澈,成为一处农家游目的地。“清末民初,豫东地区土匪横行,这种四面环水的寨子有一定防御作用,在皖北地区较为常见。”原县级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奕云说,如今,这些寨子被开发保护起来,包括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都成为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

阜阳日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余波 史文婷

搜索更多有关“关于宁氏的由来和历史:阜阳宁氏为何结缘宁老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