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野兽为何都不敢攻击大熊猫 为何却不会攻击大熊猫

人气:345 ℃/2025-03-18 11:32:40

引言

关于大熊猫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的《韩奕》中:“韩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而这里出现的“熊、罴、猫”,指的都是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若追溯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800万年以前。其一直作为哺乳动物而延续至今,所以自然而然便有了哺乳动物“活化石”的称谓。然而,大熊猫身形肥胖,动作也不是特别矫健敏捷,可肉食动物却从不敢轻易攻击大熊猫,这是为何呢?

▲大熊猫照片

01

在历史漫长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大熊猫在大自然的活动范围开始因为人类农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缩小,再加上某些不怀好意的人群猎杀大熊猫,所以导致大熊猫的数量在不断地缩减,到了近代,大熊猫已经接近灭绝。但大熊猫之所以会走进人们视线,被全世界关注重视,还得归功于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

阿尔芒·戴维于1862年来到中国,初定居住于上海,随后在听闻四川的物种繁多,甚至还包含有尚未为他人所知晓的珍贵物种后,便启程从上海来到四川宝兴。在1896年的春天,阿尔芒·戴维在一李姓猎户家中发现一张动物毛皮,黑白相间,对此,阿尔芒·戴维大为惊奇,立马便组织了一支由20位猎人所组成的考察队。

▲阿尔芒·戴维德雕像

队伍随即便进入大山进行搜寻,很快便有了收获,他们在大山中抓获一只黑白相间的动物,阿尔芒·戴维为其取名为黑白熊,阿尔芒·戴维觉得黑白熊是一种独特的物种,便萌生了“奇货可居”的想法,决定带它回法国。

02

但由于去往法国的路程遥远加之水土不服,导致这只大熊猫在运输半途便夭折了。但戴维为了在保存黑白熊,便将其皮毛做成世界上的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并且将此标本送往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进行展出,而这一展出竟将大熊猫炒成了“热门网红”。

▲露丝·哈克尼斯与大熊猫合影

国外的探险队见到当时展览的盛景,也对大熊猫产生了兴趣,纷纷以探险为名义来到中国,大肆进行搜捕活动。其中最为出名的还得数“熊猫夫人”露丝·哈克利斯,但她的出名是指臭名昭著,因为她将我国国宝大熊猫以“哈巴狗”名义偷渡到美国,某种意义上,也助长了当时猎杀大熊猫牟利的恶劣风气。然而当时的中国战火纷飞,政府并没有多余的精力阻止这样的偷猎行径,。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的保护体系才逐步建立完善。而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也在人工专业科学繁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举措下数量逐渐递增,在2019年达到了2286只。正是这时期无数前辈的种种努力,才让如今的我们能够在动物园一睹大熊猫憨态可掬的面貌。

▲在动物园里展览的大熊猫

03

很多人可能对此有疑问,到底是什么让大熊猫能够延续八百万年?难道真的是大熊猫的憨态可掬令有着野性的食肉动物放弃攻击大熊猫吗?专家表示,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大熊猫其实常常以各种名字出现在古代典籍中,在《书经》称为貔,在《毛诗》称为白罴(pi),在《峨眉山志》则被称之为貔貅,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称为貘。而出自于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中也曾提到:“南方有兽,名曰啮铁。”其中,将大熊猫称呼为啮铁兽,某种意义上对它的战斗力做了一个评估“啮铁”。

▲大熊猫照片

这里说大熊猫能“啮铁”,可不是开玩笑。大熊猫的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超过了非洲豹等大型动物,平地最快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0公里,绝不是大家以为的懒洋洋的树懒速度。并且大熊猫是杂食性动物,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只是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所以平时顶多抓一些鼠类的小型动物打打牙祭。这么看来,传说大熊猫曾是蚩尤的坐骑,也似乎是有可能的。

结语

说到底,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哺乳动物,倘若给它食肉的机会,那它们估计也不会是如今这个憨态可掬啃食竹子的形象了。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大熊猫能够在远古时期的森林里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令一般的食肉动物都避而远之。

参考资料:

《诗经》

《野生大熊猫》

搜索更多有关“野兽为何都不敢攻击大熊猫 为何却不会攻击大熊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